燕鸣评论•“五通”将促“一带一路”驶入快车道

 2017-08-17 11:35   林志干

  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344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在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展和成果。

  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自身和沿线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成效显著。其框架和思想得到了沿线国家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并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以“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模式。通过“政策沟通”,优化各国政府层面的政策沟通;通过“设施联通”,优化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通信、网络设施等,确保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通过“资金融通”,为满足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贸易畅通”,实现贸易互惠、经济发展共赢;通过“民心相通”,使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互相往来更加密切。

  “五通”也是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践行权责共担、义利并举的新做法,是追求美美与共、和谐共进的发展新愿景。它穿越古今、连接中外、胸怀世界、放眼未来,使古老的丝路精神焕发出互联网时代的光辉,也使中国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气韵丰满、根深叶茂。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既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日趋显著,也让世界真正了解到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从国际上看,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国际社会正在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全球化使国际贸易更加直接、高效、平等,拓宽了国家间的合作空间,信息传递更加便捷,贸易物流更加便利,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家、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切实惠及了各国人民。“一带一路”建设,更是让沿线国家看到最实际、最可观、最有效的贸易和发展模式,又一次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从国内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滋养。“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支支驼队化为飞驰高原的列车与翱翔蓝天的航班,并借助信息化手段走进了千家万户。这种在全球一体化引领下的新兴发展模式,既符合当前中国发展的基本道路,也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内需外贸相互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和全球经济布局。同时,“一带一路”的发展,还有助于我国从全球视野考虑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能源链整体规划发展,构建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将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力资源,但面临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瓶颈。中国与沿线国家存在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确立以“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模式,可以将各国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发展动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沿线国家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处供稿,编辑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