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服务员不仅提醒我们按量点餐,吃完后还送了小礼物,这饭吃得真是既美味又舒心!”这是一位顾客感言,来自6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报道的是湖北宜昌等地着力推行“光盘行动”的事。 据报道,很多地方都在倡导“光盘行动”,节俭渐成风尚。如在很多宾馆,餐桌上都摆放着“文明用餐、节俭是福”的提示牌,“请您合理点餐”“吃不完请打包”等提示语也十分醒目。在宜昌,“文明用餐、节俭是福”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光盘行动”一直未曾间断。一些宾馆、饭店不仅推出“半份菜”,还奖励没有剩饭剩菜的客人小礼物,并免费提供打包袋。在高校食堂,“光盘”也已经成为大学生间流行的生活理念,“我光盘,我光荣”“珍惜盘中餐,争做‘光盘族’”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令人欣慰,为之点赞。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节俭的习惯,不忍心有一丁半点儿浪费。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人们对食物的珍爱却渐渐淡漠,特别是年轻一代过惯了饭来张口的日子,也就不把浪费当回事。再加之,国人素来好面子、喜好讲排场,请客吃饭如果把盘子吃得光光的,便认为是一种羞辱;如果将剩饭剩菜打包带走,则视为一种小气。还有一些自助餐厅,部分食客存在“别亏本”的心态,导致很多吃不完的佳肴倒进泔水桶,变成餐厨垃圾(处理起来麻烦,还会污染环境),实在令人心痛。 
据统计,目前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想想,地球上还有那么多贫民、灾民、饥民在生死线上挣扎,这种惊人的浪费该是多大的罪孽!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很久以前我们种植的小麦,一株上面结有多个麦穗,粮食多的吃不完。有一天,天神到人间察访,发现有的人家把烙好的白面饼放到小孩子的屁股下面,供其玩耍。天神震怒,禀报玉帝。从此,小麦从一株多穗变成一株一穗。这个故事虽有神话色彩,但还是有一定告诫作用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餐桌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节俭惜福、珍爱粮食乃人之本分,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生活富足了,日子好过了,很多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不知道惜福了。特别是公款吃喝盛行之时,有谁会心疼一桌桌美味佳肴被随意糟蹋。好在后来有了中央的“八项规定”,堵住了公款吃喝的嘴,但难以改变讲排场、好面子的观念,以及暴殄天物的陋习。从宾馆饭店、学校和机关食堂,到美食自助餐厅、夜市大排档,凡是餐饮场所,就有舌尖上的浪费。特别是一些大型聚餐、婚宴活动,点餐多、食用少,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时值夏季,气温升高,城市的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很多大排档、路边摊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这些场所由于“吃来吃去也没几个钱”,加之缺少“温馨提示”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吃一半剩一半的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成了“光盘行动”的盲区。 四年前,全国各地也曾倡导“光盘行动”,取得很好的成果,但时间一长便旧病复发,“光盘”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是餐饮企业利益驱动和消费者自律意识淡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如何让餐饮文明成为自己的习惯,这不仅需要消费者的自省,更须强化对餐饮企业、食堂及其相关部门的量化考评和科学管理。只有各方精准发力,“光盘行动”才能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处供稿,编辑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