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闻网所依托的APP虽然只是一种应用程序,但它在本质上却是一个“全媒体平台”,是互联网各类“超链接”的一个聚合终端,用户通过APP能够在赛博空间中的任意节点自由出入。 2017年新春伊始,人民日报发起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新华社打造的“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和央视新闻移动网等相继上线,在中央和地方媒体之间形成了优势资源的联动与共享机制,标志着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航母”初具雏形,同时也契合了新闻移动网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移动客户端来阅览新闻。2016年Libra与APP Insight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新闻类移动客户端(APP)在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1.5%,每十个安卓(Android)系统APP的活跃用户中便有四人经常使用新闻客户端。总的来看,以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各大媒体机构开办的新闻移动网业已成为全球受众获取资讯的两大主流渠道。 
移动新闻网所依托的APP虽然只是一种应用程序,但它本质上却是一个“全媒体平台”,是互联网各类“超链接”的一个聚合终端,用户通过APP能够在赛博空间中的任意节点自由出入。得益于这种交互特性,APP可以实现文字、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媒介资源的汇流与整合,也推动了媒体机构从内容生产到分发推送的全链条再造,引领了融媒时代从“机构媒体”向“平台媒体”转型升级的潮流。 移动网推动新闻传播的全球化 从全球传播的视角来看,移动新闻网的普及从“渠道层面”改变了新闻传播领域内“双头垄断、西强东弱、英语独霸”的传统格局,具体而言,美英两国的英语媒体长期以来全方位主宰全球新闻舆论场的地位被彻底颠覆,而其中尤以亚洲各国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2016年,一项关于各国媒体市场中新闻APP活跃渗透率的调查显示,日本以30.27%居于首位,进入前五位的还有中国(18.91%)、英国(17.85%)、美国(14.66%)及印度(12.22%)。且从增长速度上来看,非洲、拉美各国的新兴市场表现也很抢眼。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互联技术为实现真正意义上“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全球传播愿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期缺席或失语的、主要集中于亚非拉的“新十亿”阶层在全球新闻舆论场中的异军突起。 在世界各国当中,新闻APP在日本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2017年1月,日本“信息通信技术综研调查公司”(ICT Research & Consulting In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该国新闻APP用户总规模已突破3500万,预计到2018年底将突破5000万。在其众多新闻APP类型中,以浏览器和网址导航作为依托的老牌新闻客户端“雅虎日本”及其附属的“雅虎新闻”(Yahoo News)一直是该国网民获取信息的第一来源,而后起之秀SmartNews、Gunosy、LINE News等新兴客户端则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和与老牌媒体平台之间的“差异化效应”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商业类新闻客户端NewsPicks则以“提供权威资讯和专家视点”的独特优势,位列“日本最受欢迎的APP”榜首。 从总体来看,新闻客户端在日本蓬勃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SmartNews界面设计精美简约,不同的色块标注不同的版块,并且支持日、英双语的无缝自由切换,滑动翻页操作顺畅,几无“卡顿”。其二,在受众定位上非常明确,追求内容的高品质,例如,NewsPicks从上线第一天开始就以打造“日本第一商业平台媒体”为目标,因此在内容生产上依托国内外65个更有高度权威性的专业信息源,为用户筛选提炼出高品质内容,同时也会积极向用户提供独家原创的信息。而SmartNews则十分重视拓展与各类信息源的合作,注重体育、娱乐、美食、科技等“利基信息”的推送,在内容的多样性和精准度之间寻找平衡点。其三,讲究高端性与互动性的结合,NewsPicks采取的是实名制登录,并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收取一定费用,而且在平台上聚集了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从而打造出了更为“高大上”的专业互动社群,吸引了大批高净值的黏性用户。 如果说日本新闻移动网的兴起主要依靠市场化机制来推动,那么俄罗斯则提供了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因而也值得关注。虽然从总体而言,新媒体在俄罗斯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普京总统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国家主导的传媒市场化“新政”,在保持传统媒体固有优势的基础上,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日本依托新媒体打造新闻移动端的做法不同,俄罗斯主要是依靠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来占领新闻APP的市场。 据“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俄罗斯的网民数量超过6000万,稳居欧洲各国之首,其中超过80%的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俄罗斯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急剧扩大也带动了APP下载量的快速增长。目前俄罗斯网民的APP下载量在全球各国排名第五。除“外来”的谷歌(Google Play)、Flipboard外,Yandex.Store、GetUpps!和MTS App Store等本地互联网公司开发的应用商店占据了主流。总体而言,俄罗斯移动用户较为偏好的是社交类、导航类以及工具类的手机应用。 在新闻产品领域则以“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开发的RT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网”开发的Sputnik(俄语“人造卫星”之意)等APP最受欢迎。这些依托传统媒体开发的新闻移动网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多种可选语言,用户点开后可以选择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8种语言,顺应全球传播的需求。二是APP信息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RT平台包括专业视频、即拍视频、直播、图片、文字报道等多种形态,还有专门的书签频道供用户收藏喜欢的内容。Sputnik平台为新闻、多媒体、音频与社交网络等四大频道,且每个频道又根据其内容再做进一步细化,比如新闻频道就有国际、政治、商业、军事等7大子类目。三是聚焦于国际新闻报道,“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是2013年年底由政府统合俄新社与“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两大传统媒体机构所打造的“外宣航母”,它在进一步扩充记者站数量后,在全球组建了12个新闻采编中心,开通15条新闻专线,增设近20个语种的广播,以实现对全球新闻的“零时差”“无死角”的报道。在其移动新闻网上推送的除了本国的新闻外,大部分内容则关涉全球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视野开阔,观点独到,不同于美英媒体的“另类视角”,为其在全球新闻舆论场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 新闻移动网在欧美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随着报纸发行量的锐减和智能手机用户的飞速增长,各大传统媒体都在纷纷尝试向“移动化”“数字化”转型,以期应对媒介环境激变的严峻挑战。总的来看,由于本土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的良好口碑与深厚积淀,它们开发的移动网完全占据了欧洲新闻APP的市场主流,而由互联网公司或社交媒体开发的新闻类APP几无立锥之地。APP Insight在2017年6月发布的实时数据显示,如今在法国IOS新闻APP下载量“十强”中,有 9 款是由本土媒体开发的。其中,法国《世界报》(Le Monde)常年位居新闻类APP下载量首位,其主要是通过用户订阅或购买数字版阅读权限来实现盈利。除《世界报》外,法国其它四款颇具影响力的新闻APP都是由各大报纸衍生而来,包括《费加罗报》《快报》《巴黎人报》和《观点报》等。不仅是传统报业机构,法新社、France Info广播电台、BFMTV等其他类型的传统媒体开发的移动网也都表现出色,始终处于新闻APP的第一梯队。显而易见,法国传统新闻媒体在IOS应用商店中基本实现了“江山一统”,新闻APP下载榜 20 强中仅有Twitter和Google两家“非传统”媒体平台。 德国的情况与法国也十分相似。实时数据显示,在德国IOS新闻APP下载榜的十强当中,有七个是由本土的传统媒体所开发,还包括一些由电视台(如德国n-tv)开发的APP。其中的“冠军”是《明镜周刊》于2010年上线的“明镜在线”(Spiegel Online)。《图片报》(BILD)、《世界报》(WELT)和《法兰克福汇报》(FAZ) 等德国老牌报纸开发的新闻APP也都名列前茅。它们基本遵循了“内容为王”的原则,不断争取受众订阅,期望通过优质内容实现自身的“数字化生存”。 整体上,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用户仍对Flipboard、Google News等新闻聚合APP缺乏足够的关注,虽然后者也有不少拥趸,但从市场占有率、用户粘性等各方面综合看,欧洲新闻APP市场的主导地位仍由传统主流媒体牢牢占据。但后者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必须尽快找到从移动互联网市场盈利的最佳途径,否则被新兴的新闻聚合APP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美国在全球市场新闻分类APP活跃渗透率的排名中仅占第四,且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调查显示,62%的美国成年人主要从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这说明,虽然美国报业机构是全球最早开办新闻移动网的先驱,但其新闻APP市场在全球并未居于领先地位。2008年4月,美国报刊协会(NNA)率先开办新闻移动网时,只有100多家报纸报名参加。截至2012年年底,发行量在25000份以上的日报中有68%相继推出了新闻APP,1000多家报纸主动将它们生产的新闻报道免费提供给NNA的新闻移动网或相应的客户端。 以美国新闻APP市场占有率的“25强”作为样本来研究,可以描摹出该国新闻移动网发展的总体走势。目前,美国新闻APP产品集中于以下四个品类:以Flipboard、News Republic为代表的新闻聚合类、以Google Play、Newstand为代表的媒体订阅类、以Yahoo News为代表的综合新闻门户类以及以NY Times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类。各个品类的APP也遵循不同的运营模式:第一类主要通过RSS技术实现新闻站点之间的内容共享;第二类则允许用户在一款APP中订阅多种报纸与杂志,一旦用户需要只需点击相应报刊的图标,其链接就会主动跳转到相应页面;第三类则是直接以综合新闻网站为依托;第四类则依托于像《纽约时报》这样的传统主流媒体,虽然这一品类没有前三种信息规模庞大、渠道丰富,但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在专业性和权威性上的优势,在向用户的分发推送上也能做到更加精准化、细分化。 尽管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传统媒体类的新闻APP处于相对的颓势,但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传统主流媒体仍在推动自身数字移动化的转型上奋力前行。以《纽约时报》为例,2011年针对PC端(亦称“桌面互联网”)推出了“付费墙”(Paywall)模式,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馈。三年后又大胆实施“移动优先”的发展战略,相继发布了NYT Now、NYT Opinion、NYT VR等多款移动客户端,以提供定制化的用户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猛烈抨击由硅谷把持的“平台媒体”,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哥伦比亚大学陶氏数字新闻研究主任艾米丽·贝尔(Emily Bell)发表的“脸书正在吞噬世界”的著名演讲及其团队发布的系列研究报告,唱衰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也在西方业界日渐式微。 此外,虽然新闻聚合类APP具有传统媒体无法赶超的技术优势,但是在版权制度最为健全与发达的美国社会,却面临着抓取内容版权侵犯的“软肋”。因此,连同前述的“机器算法”危机,版权因素也是制约美国聚合类新闻APP今后发展的瓶颈。 借鉴与思考 纵观全球新闻移动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对于我国同行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改善用户的交互式体验。对于新闻移动网及其客户端的运营和变现,用户的使用黏性或忠诚度尤为重要。因此,客户端的设计应当重点思考如何改善用户的交互式体验,提高使用频率,延长停留时间,扩大浏览栏目数,使普通用户逐步升级为深度黏性用户,深化品牌认知,形成口碑效应。 针对人机交互,可以设置手势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滑动,放大缩小,甚至摇晃等动作,来翻阅新闻和图片,并刷新新闻流等。针对社交体验,可以设置评论、点赞等功能,方便用户表达观点并获取他人的意见。 加强内容分类与检索功能。国外新闻客户端在内容的分类方式上花费了大量心思。首先是新闻菜单的细分,时政、财经、世界、技术、体育等传统栏目几乎成为一种必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订阅不同的栏目。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高端时尚、天气预报、星座占卜、时事动漫等渗透进用户日常生活和个人兴趣之中的服务性栏目。 提供定制化的新闻资讯服务。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借鉴的包括:设置新闻资讯的推送频率,如一天推送2条重大新闻或3 ~ 6条头条新闻或所有新闻,甚至可以让观众预约观看新闻的时间段;增设新闻标签,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签,并获得相应的推送;针对国外受众,推出多语言服务;针对新闻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推出“即时提醒”功能,当特定标签的新闻出现时,用户将在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帮助用户缓存新闻浏览历史,使用户能够随时翻阅自己已经阅读但尚未收藏的文章,如果技术条件允许,也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增加相应主题新闻的推送频率等。 定制化对于移动网及其客户端的服务属性和智能化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类“平台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谁能对用户的需求做到更细致入微的考察,并持续为用户提供稳定而精准的内容,谁才能脱颖而出,增强已有用户粘性,降低新用户流失率,占据制高点。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丁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