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鸣评论•金砖会晤:“北京服务”的这些细节逆天了

 2018-01-03 13:20   陆南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已于日前落下帷幕。会晤期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屹立于鹭岛的会场中,来自北辰会展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等北京国企的工作人员,为会议的成功举办默默付出了数百个日夜。继APEC、G20和“一带一路”峰会后,“北京服务”闪耀金砖会晤,一展北京国企风采,再次让世界惊艳。“北京服务”有什么不一般呢?看看那些逆天的细节就知道了。

  2017年3月,厦门方决定与北辰会展合作,共同完成金砖会晤接待服务保障工作,其中,北辰会展承担“总策划、总组织、总指挥、总实施”的角色。一组组数字展现了严苛的“北辰标准”:场馆改扩建工程建议列出了1740项,服务技能培训分42项360个点,国宴上菜演练千余次,甚至连叠毛巾都分成6个步骤。

  工程建议为什么会有1740项之多?从媒体披露的几个小细节可见一斑。比如,场馆扩建后缺少制冷机,便增加一台保证会场温度适宜;国宴厨房的图纸前后改了八次,最后扩大了冷荤间、单设水果间。为保证食物温度和口感,菜品出餐到宴会厅的时间以秒计算,不会超过5分钟!可别以为上菜、上水简单,“一个分解动作就是一个点,上水动作有13个点,上菜共有96个点。”96个点,也都要以秒计算。

  802名服务人员中,除了场馆自有人员和支援团队,还有450名学生。为保证服务标准的完全统一,会议前,服务人员的这些动作演练了上千遍,仅仅一个搬沙发的动作,不少男员工的手都练得红肿。

  来自北京的会展服务滴水不漏,同时,来自北京的创新设计,让场馆“高颜值”亮相。所有会场的改造、装饰、软装等多项重要工作,均出自BIAD的建筑师之手。所设计的会场主题,“国际语言、中国韵味、闽南情怀”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设计图纸历经了一千多次改动,可谓精益求精。

  会场内,建筑的每一处设计都有故事。主会场入口以“五行山墙之金行山墙”为创作原型,寓意金砖五国的美好前景;门厅大堂的“白透蓝”石材和顶棚“竹节纹”铝板设计颇有“海上丝路”风;“鼓浪厅”顶面设计层层环绕如海浪堆集成潮,暗喻参会国首脑齐聚探讨互惠共赢发展大计。

  交通出行上,“北京服务”也表现抢眼。首汽集团为9个与会国领导人提供核心车队服务,还承担了6个代表团的机场抵离和日常交通服务。首汽选派驾管人员280多人,调动车辆280余部,会务期间累计出车1200次,接送外宾3500人次;首汽约车首次服务于国家级外事交通任务。全程做到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运行,谁不喜欢这样的服务?

  在环卫上,“北京服务”也体现高水准。北京环五集团应厦门市思明区环卫处邀请,专门派出两台16吨“金耀蓝”纯电动洗扫车、一台12吨洗扫车和一台12吨纯吸车支援厦门,主要负责金砖会晤活动区域的主干道的清扫保洁。北京清扫车有何过人之处?以“金耀蓝”为例,纯电动驱动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安装了360度作业质量全景影像监控;行驶和作业过程中没有传统车辆的噪音产生;每次充电仅需3~4小时,可以行驶400公里或连续作业6~8小时。

  人们经常提到工匠精神,“北京服务”正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一!有“北京服务”这样的理念和追求,何愁不能在行业中处于最高水平!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处供稿,编辑杨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