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实践•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融合 北京市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都调研

 2018-01-24 15:45   

  2017年12月5日至7日,在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下,北京市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新浪、百度、千龙网、一点资讯、搜狗、京东、今日头条、快手等8家首都重点网站的法务人员赴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调研考察,学习交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矛盾纠纷

  在成都中院,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和讲解了“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提交调解申请、预约调解人员、开展纠纷辅导、远程视频调解、生成调解结果、即时在线评价、调解诉调对接等功能设置和操作流程。

  2016年6月正式启动应用的“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精神,积极回应公众多元解纷需求,将社会调解力量引入“互联网+”解决纠纷的创新实践。平台运行一年半以来,已接收申请调解案件七千余件,调解成功案件四千余件。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成都中院副院长徐东琪及立案一庭、研究室、信息技术室负责人与考察团成员就如何创新方式方法、科学高效化解矛盾纠纷进行深入探讨。成都中院详细阐释在全市法院系统内运用“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开展纠纷调解工作的初衷、受案范围、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实践经验和未来设想。北京市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介绍了自2015年成立以来的工作,重点介绍了调解“1+5”工作机制,即出台一个实施意见,建立一批调解制度,组建一支调解员队伍,成立一批网站调解组织,调解一批案件和打造一份内刊。8家网站法务人员就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调解成效的判断标准、调解文书的送达方式、司法确认的受理条件等与法院的专业人员进行了沟通,并在共同促进网上产生的纠纷通过网上调解便捷高效地化解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成都市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对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的调研中,重点学习考察了高新区法院利用直播方式开展庭审的受案范围、工作要求,要素式审判的工作流程,以及“庭审语音识别”在庭审中的应用等。考察团还与该院金牌人民调解员王勇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其调解案件量、成功率以及在成功调解一起网上消费贷案件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等。最后,高新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何仁等相关负责人与考察团成员围绕法院互联网应用、智慧法院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

  互联网纠纷调解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考察,对下一步互联网纠纷调解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以下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重视和加强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平台与工作机制建设。为解决互联网纠纷所呈现出的案件量激增、法官员额少、涉案金额低以及双方当事人距离远之间的突出矛盾,需要尽快搭建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平台,采取优先诉前调解、争取诉中调解的方式来提高办案效率,采取事先辅导、事后评价的方式来确保办案质量,采取全程留痕、司法确认的方式来增强解纷成效。

  二是要完善调解员体系构成。调解成效既有赖于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又有赖于调解员的沟通能力,同时还要考虑调解员的管理方式与人员数量等因素。因此,必须在调委会现有15名调解员的基础上,通过遴选、特邀等方式将更多具有司法工作经验、良好沟通能力、强烈解纷意愿的社会人士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来,通过定期辅导、明确待遇、用户评价等方式加强管理,使调解员真正成为互联网纠纷化解的中坚力量。

  三是要加强与司法局、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合作。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加强与相关司法部门的沟通合作,制定和完善调解工作实施细则,依法构建起高效的调解工作体系,做好调解与司法确认、诉讼等的无缝衔接,以确保调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政策法规处、首都互联网协会供稿,编辑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