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研究•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本路径

 2018-01-24 16:20   王春晖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预计,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近16万亿美元,总就业容量4.15亿。当前,我国加速IPv6、5G商用部署,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助力数字经济腾飞。据预测,我国到2020年数据总量将会超过8000 EB,届时占全球数据总量的比例将达到20%,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而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会超过50%。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深刻分析了大数据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二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三是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四是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与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述五大要求,整体构架了我国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基本路径方略。

  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总书记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

  目前,以BAT为代表的我国互联网企业在数字经济的应用层面,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市值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距离。比如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技术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大差距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上。

  总书记在4.19全国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因此,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和大数据人才队伍,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网络强国的前提和基础。

  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应当依法确认相关产业大数据资源的全书和提升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发掘数据资源支撑创新的潜力,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扩大,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数字经济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新动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数字经济为创新驱动力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从传统动力到新型动力的内涵式发展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要研究和突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当前,多地政府提出要发展“大数据”产业,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商、地方政府纷纷投资建设自己的所谓的“大数据中心”或“大数据产业园”。这些所谓的“大数据中心”各自为政、相互分离、互不协调,不仅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而且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有些地区规划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建设了超大规模的大数据或云计算产业园区,动辄就是几十亿的投资和上百万新增服务器,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原则,杜绝目前数据中心盲目建设的现象,严格控制各地新建数据中心。2015年,国务院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中就曾提出,要统筹发挥各部门已建数据中心的作用,严格控制部门新建数据中心。

  发展大数据不等同于遍地建设数据中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引出的话题,大数据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延伸,云计算作为计算资源的底层,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目前各地的所谓“大数据中心”大多数背离了“云计算”的本质。云计算的本质是数据、软件和服务,绝不仅仅是硬件和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应当以数据为驱动、服务为导向、软件为工具,真正实现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数据即服务(Daas),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数据中心的区位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大数据中心的四大能力,即实际运算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数据安全可控能力。

  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应当充分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事先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治的国家治理风险预警与防范体系。各级政府应当把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强化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应当指出,要想提升政府对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和公共服务的高效化,必须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机制,尽快实现各级政府的平台与社会多方数据平台的互联与共享,并通过大数据管理工具和方法,采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手段,构建国家一体化的政府治理数据协同平台,全面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总书记强调,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书记在4.19全国网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笔者认为,在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应当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尤其是扩大光纤网、高速移动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传统的电信普遍服务体制进行变革,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对高速移动宽带的投入和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纳入电信普遍服务目标,彻底消除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

  其次,要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升级版的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培育一大批基于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多数人担心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会影响社会就业水平,而事实恰恰相反,发展数字经济会使传统的就业体系更新换代。根据BCG的预测,以德国为例,由于机器人辅助生产、无人驾驶物流工具的应用,到2025年,将削减约61万个组装、包装和生产类的传统岗位,但同时将在制造业信息和数据技术领域增加96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再次,大力实施“数字民生”工程,优先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以民生为主题的数字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基于数字医疗、数字健康、数字养老、数字教育、数字社保、数字食品安全、数字体育等新兴的民生数字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向民生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渗透。

  第四,发挥大数据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数字经济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驱动作用,让更多贫困地区的群众用上高速、可靠和无缝的互联网移动宽带业务,让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大扶贫格局的桥梁和纽带。应当构建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数字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相关资源构建国家综合农业大数据中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数字农业服务,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五,加快推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电子政务,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打破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壁垒,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明确数据开放时间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和开放平台,提升政务数据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彻底解决政府部门为民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数据安全问题。随着全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网络空间主权更多地体现为国家数据主权。从国家数据战略层面看,数据主权分为国家数据主权和个人数据权利,国家数据主权的主体是国家,个人数据权利的主体是公民。西方学者提到的数据主权多指个人数据权利,而中国的数据主权则主要强调国家数据主权与个人数据权利并重原则,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三位一体的现代数据主权观。

  应当从国家数据主权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全局角度顶层设计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要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平台的集成,这个过程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但最基础的应当有三个方面,一是应当确定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公权力属性。在进入大数据与云服务的时代,国家大数据中心的法律属性应当定性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因此,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整合和建设应当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场三大主体的协同效应。互联网时代,要以平台化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的模式重新审视政府、企业、市场这三大主体的关系,他们已经不是主体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伙伴式关系;三是应当强化一体化国家级大数据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治理体系。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要率先搭建好网络基础设施。国家大数据中心是国家基础网络设施的重要战略资源,只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才能在先进网络设施和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承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发展,才有可能完善网络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辑丁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