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研究•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

黄楚新   2018-06-12 10:46   

以“中央厨房”为融合龙头,传统媒体积极推进流程再造、内容提升、技术改进、物理空间“四合一”的融合体系。未来,随着传播技术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创新与深化,融合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并进一步释放传媒业的潜力。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发展主流。2017年,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媒体融合持续深化,已经开始进入融合发展的关键期。2017年度,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传媒领域均立足本业,在做大融合“增量”的同时,积极盘活资源“存量”,探索跨领域、多元化的融合模式,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兼容、融合精耕的发展特点。

与此同时,传媒行业在体制创新、传播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并形成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桎梏。当今,中国传媒正在快速挺进移动传播时代。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网络直播、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国内媒体产品与形式转型发展的重点创新领域,同时,伴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跨界融合、平台服务、产业闭环也成为国内媒体融合的趋势。

注重技术引用,加快智能化进程

2017年,人工智能成为各个行业的投资对象。在此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媒体产品成为国内媒体形式转型发展的主要焦点,同时,传媒体产品更具交互性与个性化的趋势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日趋深化。

人工智能的应用在2017年集中体现在机器人的广泛推广。智能机器人通过数据筛选融合、自然语言生成、语音识别等加快新闻生产时效、推进内容生产流程与机制变革,其技术不断升级,向智能交流、智能处理、智能模拟等方向发展。

中央媒体在信息传播、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开启传媒领域的智能时代。2017年两会期间,中国军事网推出“军视侠001”机器人,为用户解答国防、军队改革等问题;同月,智能机器人“小胖”进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厅配合两会报道,其具有“最受关注的话题”热点舆情语音播报、语音交互聊天、通讯查询、会议提醒等功能。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化,地方媒体也开始尝试智能传播。钱江晚报客户端“浙江24小时”是全国首个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客户端,其通过算法推荐、人机交互等实现技术推动融合发展。“浙江24小时”人工智能记者“小冰”已在钱江晚报版面和客户端累计发稿300多篇,服务用户总数高达122万人次。2017年,传统媒体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打造的极具个性化与互动性的新媒体产品成为“爆款”。为庆祝建军9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设计了一款新媒体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用户可以通过上传个人照片生成自己的“军装照”。据统计,从7月29日晚发布到8月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页面总浏览量达8.2亿次。中国青年报融媒工作室推出《十九大报告里的我》,用户在手机上点开这个产品,完成上传照片、填写相关身份信息等操作后,用户就能阅读到十九大报告与自身相关的内容。

融合体系不断完善,实现跨界发展

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计划,其是推动传统媒体进行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传统媒体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自身的创新改革。目前,完善自身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机制升级与再造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依赖“二次售卖”的广告已经难以支撑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报业媒体在融合变革中的资金开支。传统媒体也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探索跨界融合,开发多元产业。

以“中央厨房”为融合龙头,传统媒体积极推进流程再造、内容提升、技术改进、物理空间“四合一”的融合体系。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大型媒体企业启用后,“中央厨房”的概念与复制开始在媒体领域被广泛推进。2017年上半年,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相继推出全媒体运行机制的“中央厨房”。各地区以及地市级媒体在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板的同时,也开始更多考虑自身发展要素,形成独具特色的融媒体中心。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移动优先、网络随行、纸媒精读、中控集成”的传播模式,推出“温州新闻”“掌上温州”“我们”“辟谣举报平台”“网络问政”等20多个融合平台,强有力的媒体矩阵,集聚1236万稳定用户。

而早前已经建立了“中央厨房”的媒体则针对自身发展进行了更为细化的机制升级与再造,实现传播运行制度的创新。《羊城晚报》在2017年对两年前实行的采编集中指挥运作机制进行改造,升级为信息可视化控制中心,加强技术的支撑作用。

根据2016年的数据统计,2016年与2011年报业广告市场最高峰时相比,报纸广告总体降幅已超过七成。跳出狭窄的“二次销售”圈子,传统媒体立足于新闻本业,利用“互联网+”理念跨界拓展多元产业,推进信息内容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潜在活力。2017年5月5日,河南省十八地市报业冷链物流宅配联盟成立,从而助推媒体转型,充分安排就业,进一步释放生产力,帮助报业在“断崖式”经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软着路”。

搭建生态矩阵营,侧重平台服务

以“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为引领,传统媒体更加注重打造“内容生产+传播+经营”的生态矩阵营。2017年8月19日,中宣部、人民日报社、中国记协共同启动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推动党媒在内容、渠道、运营、盈利模式等各个层面实现共建、共享和共赢,全面提升信息产能和舆论引导合力,开拓党媒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融媒体平台为基础,传统媒体更加注重在为用户提供新闻内容信息服务的同时,不断延伸覆盖用户生活周边的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型媒体平台。青岛掌控传媒便是典型案例。青岛掌控传媒以“全移动,全媒体,全国化”为发展战略,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生态圈”为发展路径,采取“1+N”模式,以全媒体平台为核心,融合互动智慧城市平台、智能设备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多个平台,联合共建“媒立方——互联网+传媒行业服务平台”,为全国媒体转型服务提供第三方“一站式”解决方案。其先后输出共建100多家报社、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协助150多家媒体采用掌上直播模式,实现传统媒体升级。与此同时,掌控传媒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用户行为与推荐系统”,推出了升级版“智慧青岛”今日圈点平台,成为全国首款智能化主流资讯地方分发平台,率先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全新算法组合,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作为业界融合发展的开拓者之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媒立方”平台大数据功能与云平台建设也在不断优化与升级,通过数据库建设,“媒立方”平台进行新闻信息内容资源汇总,拥有包括国内1003家数字报刊数据、异构化资源数据、互联网新闻数据、政府门户数据、微视频库、社交平台信息、新闻图片库与历史老照片等10余类数据源。

“倒融合”渐成趋势,促进媒体转型升级

作为当前媒体融合的重要依托,互联网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重要粘合剂。随着“技术热”“渠道热”的冷却,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逐渐成为互联网媒体渴求的资源。在此背景下,拥有渠道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在媒体融合中逐渐展现出“倒融合”姿态。2017年,“优势互补”成为互联网企业“倒融合”的主要标签。

互联网公司在资金、技术、数据、消费者等层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体量优势。通过和传统媒体合资成立新公司,传统媒体既能够获得融合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在合资公司中给予管理层和骨干员工较高的股权比例,解决制约传统媒体融合的体制和资金难题。2017年4月12日,新华网及新华社旗下的新媒文化和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杭州阿里创业投资公司及其作为有限合伙人(LP)的杭州数问云投资合伙企业一同成立新华智联科技公司,合资公司将为新华网及媒体未来发展研发涉及存储、生产、分发、计算等全产业链的专有技术,打造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从而促进新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推动媒体智能化发展。2017年9月21日,搜狐视频与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整合旗下新媒体业务组建)共同成立了互联网电视合资公司广东南传飞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云视听悦厅TV”电视客户端,布局互联网电视业务。

打造自有产业闭环,逐利传媒长尾效应

在所有的生态圈中,传媒产业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传媒企业对生态圈的选择和生态圈中传媒产业的布局都将成为影响未来传媒产业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打造产业生态圈的过程中,不少传媒企业开始更加关注非新闻主业外的细分市场,并逐渐在细分市场中形成盈利闭环,以更多“小市场”的叠加积累“大利润”。

近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依照公司体量搭建垂直化、专业化的细分产业生态圈,成员之间形成粘性,互惠互利。相较于承袭技术创新成果的传统媒体,走在技术前沿的互联网企业更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成果的溢出效应,打造新市场。如阿里巴巴深耕五年的Yunos系统,其融合了阿里巴巴云数据存储、云计算服务以及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成果,并可以用不同的智能设备与终端,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中的智能需求。同样深谙长尾效应的小米公司,早先在推出用户熟知的主要技术产品如手机、投影仪、手环等,便同时开始涉足于智能盆栽设配、智能电饭煲等小众市场。目前,小米公司已经投资了77家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其中30家已经发布产品,16家年收入过亿。此外,一些传媒公司在长尾效应市场中率先展露。成立于2017年初的大将传媒,在过去半年中,迅速搭建起新形态整合企业集群,与国内各行业优质合作伙伴结成战略伙伴,互补短板、资源共享,从多维度阐释了“泛时尚”内容的生产、合作。光线传媒有限公司也是打造传媒产业闭环的“老牌选手”。在2017年前3季度,光线传媒有限公司电影业务营收占比71.1%,稳健发展电影业的同时,在影视、音乐、游戏、动漫、艺人经纪、文学版权、电子商务、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多点布局,广泛投资近60家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内容产业链和生态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编辑丁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