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的城市治理讲究“精细化”:“精”在工匠精神,精心精治、打造精品;“细”如绣花一样,细心细巧、细节为王;“化”于标准,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如此“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成就了现代城市的“北京范儿”。 
精治管理,超大城市管理更要精细。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向街巷胡同延伸,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既要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要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疏整促”就体现着北京治理的“绣花”功夫。作为北京城市“里子”的背街小巷,既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更关联着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年以来,既拆除未经批准私自搭建的建筑物,封实“开墙打洞”,恢复街巷原貌,又整修残墙断壁;有条件的补齐门牌,拆除违规设置的各类广告牌匾标识,对确需设置的统一规范设计,精细实施,具有景观性;更整修或重新铺设破损道路,保证路面平整、无坑洼;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做到干净整洁设置;对公共区域能绿尽绿,缺植补栽,多元增绿,花木相宜,古树保护等,体现出北京精治的能力。 共治管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北京在共治方面,坚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推广那些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治理品牌不断涌现,而在北京核心区的2435条背街小巷,现在都有了自己的街长、巷长。虽说街长、巷长不是官儿,但却实现了共治的责任,为特大城市治理做出了示范。 法治管理,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法治,是现代治理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方式。更加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北京,既成为特大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形成城市文明演进的路径。如过马路问题,要经过交通管理、道路管理、路口管理等多个层级管理,让许多城市管理者挠头。北京出台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罚200元记3分措施,开展礼让行人、认领爱心斑马线活动,设置文明引导员,柔性引导,让人们参与到礼让斑马线行动中,提升认知和行动自觉,迅速在全社会形成礼让斑马线的共识。通过把法治化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市民的守法意识和文明素质,使首都成为依法治理的首善之区。 城市治理的“北京范儿”在于精治、共治、法治并举,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城市,为特大城市治理打造出北京样板。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处供稿,编辑杜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