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鸣评论•老胡同里的“新北京”

张阳跃   2018-06-19 10:53   

春节期间的北京城里“年味儿”十足,尤其是城里的一条条胡同里,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处处透着新年新气象。不过,就在前些年,这些胡同可不是如今这副模样:私搭乱建、垃圾满地、喧嚣嘈杂、拥堵不堪,那个时候的胡同,别说过年过节布置一下,就是平时家里过日子、偶尔接待个客人都觉得不便。这几年,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对这些胡同进行腾退清理、修缮改造,才让这些饱经沧桑、见证了历史兴衰的老胡同、老院子重现中国传统之美,重新焕发了生机。

“胡同”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北京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们代表了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北京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时光推移,北京城里的这些胡同四合院,大部分自身的基础设置建设早已落后于现代城市生活;再加上这些年北京城里“开墙打洞”、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屡禁不止,进一步降低了胡同、四合院的宜居性,破坏了居民生活环境,更别提什么文化生活了。笔者有个住在老胡同里的同学曾经感慨:打开窗户就是满街的小商小贩,上个厕所还得走出家门好远,开个车都停不进来。像这样连居民的生活品质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品味、底蕴?谈什么传统文化传承?

而就在这两年,笔者身边的很多人都发现,城里的老胡同焕发了新生,这正是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成果。这些有着历史积淀的老胡同“由聚到疏”,释放出大量的城市空间,给胡同规划带来了更多余地。同时,随着煤改电、上下水进院等一系列现代化改造,平房院子的宜居性提升了,老街坊们的生活环境也更舒适了。循序渐进的改善,让胡同居民的民生需求得到了满足,让老街坊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唯有如此,每一位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才有动力去自觉爱护身边的环境,胡同风貌才能得到持久的延续,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还是笔者那位住在老胡同里的同学,他家的胡同和院子去年刚刚完成现代化改造。说起这个,他可是一脸的幸福:“原来因为家门口环境太差,都不好意思叫亲戚朋友过来串门;如今可好了,街面利落了,院子里配套也齐全了,过日子都有心气儿了。”现如今,疏解整治的效果正逐步显现,胡同风貌恢复了,门前空地拾掇干净了,老街坊们也愿意多走动,多串门了。大家都在说,胡同院子漂亮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咱北京的“京味儿”才是真正回来了。

一条条老胡同连在一起,就是一部北京的生活史。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普通市民,都应共同努力,呵护好这片生活空间。唯有如此,才能让未来的胡同故事更精彩。老胡同里的“新北京”,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处供稿,编辑杜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