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提高个税起征点,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共建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住房”…… 
这是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走心的民生任务,也是答好时代答卷、满足人民期待的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这份将近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回顾了过去五年国家各领域改革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且为未来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给13亿多人民群众许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大礼。这份报告温情走心,堪称一份民生报告。 在这份民生大礼中,不仅有确切的数字,还有很多关切的话语,比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等等。报告涉及精准扶贫、就业增收、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对百姓关心的诸多细节都有详细举措,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民生话题。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必将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过去五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逢年过节都要问“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而这一切都需要奋斗,所有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具体、更加强烈,老百姓希望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清新、健康、宜居,希望国家和社会发展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时代出的答卷,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要答好这份答卷,就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就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确切的数字,有务实的办法。贯穿全篇的就是“民生”两个字,所有的目标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报告的核心和本质。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就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就要把这份报告作为向13亿多人民立下的军令状,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信心,不折不扣落实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北京市网信办网络评论处供稿,编辑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