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挑战网络信息生产与消费

 2005-03-26 16:23   

  2004年以来,RSS一词逐渐从技术圈子扩散到其他网络应用领域,尤其引起了网络媒体的一阵躁动。RSS是“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聚合)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中文多称为“简单信息聚合”。RSS的应用分为两端,一方面信息的供应方用RSS信息源(或称种子――RSS FEED)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以RSS技术整合的信息,另一方面用户利用RSS阅读器来读取这些内容。RSS阅读器可以集成多家信息来源,自动浏览和监视指定这些来源网站的内容,将最新内容及时传送给用户。用户利用RSS阅读器可以方便地读到送上门来的新闻,而无需到各家网站逐一浏览,同时又可以实现信息消费的个性化。

  事实上,RSS并非新概念,早在1999 年,RSS技术就由网景公司(Netscape)推出,其核心是将网络用户自己上网“拉”出信息改为“推送”信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推送”的概念始终没有得到市场的响应。那么此次RSS卷土重来,是会就此获得新生还是重蹈覆辙?更重要的是,RSS如果大行其道,是否会给网络的信息生产与消费带来一场革命?

  一种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它被应用与开发的程度,这又与几个主要因素相关,如:技术采用者的重视程度、消费者的接纳程度与市场开发的力度。

  从RSS技术的采用者角度看,2004年已有一些国内网站启动了RSS技术的运用。2004年3月,“博客中国”网站推出了15个频道的RSS新闻服务。2004年8月9日,新华网推出了RSS聚合新闻服务,推出试运行的聚合新闻栏目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11个,在2004年奥运会期间,新华网也利用RSS系统推出了有关内容服务。新浪网于2005年初也推出了RSS新闻服务,并开发了自己的RSS阅读器“新浪点点通”。

  在国外,RSS技术也得到不少媒体的响应。如2004年5月,英国路透社网站(Reuters.com)开始采用RSS技术,向其他的网站提供其新闻标题,新闻的内容包括政治、国际新闻、娱乐和体育。路透社也计划把RSS技术应用到新闻视频的提供上。[1]同时,路透公司还减少了对雅虎等第三方公司在网络上刊登路透财经新闻的授权。自6 月1 日起,路透社限制其结盟网站上的路透新闻篇幅,不再允许全文刊出,以便把完整的财经信息服务保留给付费订阅的企业客户。[2]在美国《纽约时报》也推出了RSS聚合服务,内容包括新闻标题、摘要以及文章链接。到2004年4月,通过RSS聚合方式访问nytimes.com的用户已达730万人。[3]数字音频出版商Audible则计划利用RSS技术发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其他一些期刊的podcast (一种可下载的声音出版物)。[4]作为Washingtonpost.Newsweek Interactive一部分的《华盛顿邮报》网站不仅利用RSS技术发布自己的新闻头条和网站上文章的链接,还准备将广告插入到它的RSS内容中。[5]

  对于那些仍然习惯使用浏览器阅读信息的用户来说,RSS技术也可以做到在不颠覆他们的阅读习惯的情况下提供整合的内容。Google、百度等网站的新闻都是这样一种应用的产物。

  围绕RSS的应用开发,也不仅仅在新闻媒体。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于2004年初将注意力转向了RSS。目前在亚马逊的网站,几乎所有种类的商品 (图书,电子产品,音像制品,玩具,服装等等) 都已打包成相应的“RSS频道”,向用户终端的阅读器定期发送。这预示着电子商务也是RS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虽然各个网站的RSS服务的推出还只是属于试水行为,但是,它们表明了网站对于RSS这一技术的信心。

  RSS与博客技术的融合,也是它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使得网民访问他人博客网站的行为变得更加“制度化”,博客的影响力由此也进一步提高。

  RSS技术能否全面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习惯。虽然网民上网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并且会顽固地发生作用,但是,它未必没有改变的可能。上个世纪末RSS诞生之时,网民还醉心于在网上享受畅游信息海洋的快感,“推”技术却要过早地剥夺人们的这种享受,可以说在当时它是超前的,也是生不逢时。但是,网络在变,网民也在变, 随着网络信息的一再爆炸,网民对于信息阅读的需求与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理论,新事物的接受是从一些早期采用者开始的,逐渐扩散到其他人群。RSS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已经出现并且队伍日益壮大,特别是在一些IT从业人员和博客中,使用RSS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令人回想起10年前中国的最早一批网民。虽然不能肯定这些人群的影响力将以多快的速度扩散,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市场开发的角度来看,RSS技术的应用前景既与相关技术产品的开发有关,又与商业应用的可能性有关。

  值得关注的一个事件是,微软已经宣布将RSS融合到它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当中。[6]微软的举动将可能推动RSS技术的主流化,从而带动相关技术的开发。

  从经营的角度来看,RSS能否带动相关的营利模式也许是其推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因素。虽然不少人认为RSS阅读器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可以使用户避免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受到各种广告的搔扰,但事实上,也许广告正是RSS向前推进的商业动力之一。RSS的阅读器未必不能成为广告商的下一个阵地。Google在2005年5月宣布,他们将在RSS聚合中安插广告。而具体的广告内容将通过计算机自动匹配。[7]从理论上来说,RSS阅读器完全具备加入广告的可能性。通过RSS订阅、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广告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

  有资料称,2004年,美国已经迎来了RSS的飞速发展期。到2004年年底,美国RSS用户数已近千万,而提供RSS订阅服务的网站超过了20万个。[8]

  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看,RSS技术在网络信息生产领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只是它的成熟还有待时日。当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一应俱全时,RSS的应用将不断加速。虽然它未必会完全取代现今的浏览器阅读,但至少可以对它形成强劲的挑战。

  到那时,RSS技术究竟会给网络信息的生产与消费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可以预见,以下几方面将发生变化,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

  1.网络信息生产模式的变化

  对目前为止,网络媒体最大的竞争力似乎仍然是快速与全面,而达到“全面”主要是靠人工的拷贝+粘贴模式。这是以人海战术对抗海量信息的一种办法。但是,这意味着网络编辑的工作既繁重又机械,既扼制了编辑的创造力,又使他们过早体力透支,网络编辑这个职业无法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利用RSS技术,用户可以自己广泛订阅信息,“全面”的实现不再依赖于某一个网站,而是通过多家网站共同完成。因此,网络信息编辑的基层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RSS技术交给机器自动完成。

  以此为前提,网络信息生产的层次得以更加清晰。高层的信息加工、信息整合及信息解读等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而未来网络新闻的竞争主战场也将由此发生重大偏移。

  当然,机器生成内容的前提仍是人的工作。目前的RSS阅读器推出的信息仍然过于庞杂,信息分类过粗。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信息分类。一些搜索引擎利用RSS技术提供关键词订阅信息服务,但是,只有在搜索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这种订阅才会有意义。此外,信息内容可以采用分级的方式,使用户可以订阅不同数量、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适应个性化需求。这一切都意味着,网站编辑的智慧,将通过某种方式注入到机器中去,在基础的处理层面,网站生产的标准化、程式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网络信息生产格局的变化

  由于RSS技术的运用,网络用户不必再看重一家网站内容的整体质量,而是更关注其某一个频道的质量,对于垂直信息的生产质量要求因此大大提高。网站需要逐渐摆脱大而全的生产架构,集中精力做好一个或几个专业内容,并且使之尽早占领用户的RSS阅读器。可以说,谁起步早且工作到位,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RSS内容大战中获得有利地位。未来在RSS平台上的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今网站觉醒与行动的先后顺序。

  RSS技术使信息的原始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中介性网站的作用退居其次,因此,传统媒体在下一轮的新闻竞争中,将有可能摆脱一些商业网站强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更好地将自己的原创能力转化为影响力。

  RSS技术使得博客的活动进一步冲出了个人的樊篱,使博客成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信息来源。个人在未来的网络信息生产中,地位将继续提升。他们与专业传媒机构之间将实现更加有机的结合甚至是无缝集成。

  3.网络信息消费方式的变化

  运用RSS,可以守株待兔似地等着信息推上门来,这意味着信息消费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信息消费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习惯的约束,或者说用户可以为自己制定消费制度,并受到这种制度的强烈制约。用户的频道定制决定了他们信息消费的范围与路径,以人的本性而言,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很顽固,对于网民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争夺阅读器市场以及频道的地位对于信息的生产者来说,意义十分长远。

  进一步说,RSS及相关技术将使网络信息消费朝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用户信息消费的起点不再是某些大众化门户,而是由阅读器所定义的个性化的门户。

  个性化门户的产生,使个体的信息消费效率得以提高。但个性化可能带来的陷阱是,它使个体愈来愈远离人群,使他们对于世界整体的了解越来越少,这对于社会的整合是不利的。而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整合社会,正如美国学者、“议程设置”理论的创始者之一唐纳德•肖指出,传统媒体是一种垂直媒体(vertical media),它具有整合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群体的作用。在媒体的分众化、个性化服务年代,仍然需要有一种方式进行社会的整合。社会化网络就是网络媒体的另外一种贡献。RSS技术不仅可以将来自大众网站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还可以将社区、博客等更好地整合在一起。RSS阅读器既应是内容的纽带,又应成为关系的纽带,这才是它的更高价值的所在。否则,它就会面临着发展上的瓶颈。但要做到后者,RSS的应用开发还需要在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

  无论RSS的普及之路还有多长,对之视而不见,或者只看到它的问题,都未必是明智的。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始终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定律。任何网站都没有理由固守自己的现有地位高枕无忧。

  参考资料:

  [1] 路透社继续拥抱RSS技术 自动提供新闻更新 载2004年5月13日PConline

  [2] 路透社采用RSS供稿技术 并减少新闻转载授权 载2004年5月12日 ZDNet China

  [3] RSS技术受到巨头追捧 互联网广告商发掘商机 载2005年7月6日“新浪科技”

  [4] 纽约时报podcast即将发行 RSS技术方兴未艾 载2005年6月27日ZDNet China

  [5] RSS成为最新网络热点 多家巨头看中其钱景 载2005年7月11 日PConline

  [6] RSS技术受到巨头追捧 互联网广告商发掘商机 载2005年7月6日“新浪科技”

  [7] Google推RSS文本广告测试服务 扩大收入来源 载2005年5月18日“硅谷动力”

  [8] MSN入侵 盛大新浪雅虎腾讯何去何从 载2005年3月4日“计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