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要超越一夜风流

 2005-05-16 17:59   

  超越倒金字塔

  用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去写一篇作品,对大多数记者来说,是奢侈的。因此,最好的写作技巧就是采用倒金字塔的硬新闻写作方式。

  什么是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 媒体最常用的标准有两个: 1)正常秩序的严重破坏,如杀人放火强奸;2)死亡.人死得越多,新闻价值越大如伊拉克战场上的死亡,非典疫区的死亡.人们每天看疫区死亡数字的变化有点象看奥运会比赛结果的每天变化一样富有戏剧性。

  但是, 讲故事新闻学不是写这些极端的事件,讲故事新闻学是写新闻的过程,不是写新闻的极端结果;写人民的日常普通生活. 如果2003年4月的这个春天里,北京有200人因非典病故,你采写的这条新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这只能证明你是一个水平很一般的记者.如果你在2003年4月的这个春天里,你写的特写《非典阴影下的北京的春天》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则表明你是一个了不起的记者。

  硬新闻与讲故事新闻的差异:

  硬新闻 讲故事新闻

  思维方式 新闻记者 剧本作家

  开头 倒金字塔 趣闻轶事

  描述 事实 场景

  (最重要的事实) (最有戏剧性的瞬间)

  穿插 引语 对话

  内容 新闻性的信息 新闻中的故事

  追求 事实的准确 生活的真理

  采访方式 拦路采访 同车采访.

  关注焦点 事件 人物

  要素 新闻要素 人性要素

  结尾 没结尾 戏剧性的结尾

  (直截了当陈述重要事实) (用细节制造一种期待情绪,直到最后一段)

  再如,非典报道。中外媒体每天关注和炒作的新闻都是又有多少人染上非典或死于非典。截至4月底,北京将近有1万人或染上非典、疑似非典、作为怀疑对象被隔离。如果作为一条新闻来报道,主要是从死亡和染病人数上写。但是,如果要从讲故事新闻学角度写,就需要找到一个人性的元素:。一对热恋但无法相见的情人、一个因非典失去父母的女孩、或者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非典时期的生活。事实上,北京每年的"两会"报道、胡锦涛主席会见外宾、温家宝总理到某地视察、国务院新闻办就艾滋病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安部关于社会治安的通报会等事件的报道,我们都可以尝试着这种新的写作风格:讲故事的新闻写作。

  优秀的新闻作品听起来都是好听的故事。讲故事新闻学是用新闻中的故事抓住受众。讲故事的新闻学是一种突出描述艺术的写作风格,强调文字描述对感官的刺激。是一种超越倒金字塔,要求记者像语言艺术巨匠那样,用感觉化视觉化的文字报道新闻并发掘这个故事对读者生活的意义。学习罗素.贝克的作品,是让学生从贝克那里借用一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如果你自己在写故事的时候,毫无乐趣,是一种痛苦,可以想象你的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候的痛苦表情。具体的故事叙述技巧包括:

  ·故事化新闻写作中的5个w: "Who"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 "What" 变成了故事情节、 "Where" 变成了故事发生的场景、 "When" 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 "Why" 故事的动机、"How" 叙述方式;

  ·细节:不仅仅用who, what, where, when、why这5个w, 不仅仅需要记下引语和事实,还要用你对细节的捕捉力,通过画面的描写,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

  ·悬念: 一篇优秀的叙事新闻应该让故事慢慢展开,步步引诱,让读者不停地想要读下去。诱导留给读者应该是娓娓动听、慢慢道来。

  ·人物刻画: 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眼睛叙述新闻事件,让读者感觉到记者不仅仅是报道事实,更是从人性的视角讲述这个事

  ·对话: 把对话穿插到新闻报道中,会揭示新闻或新闻人物的意义。掌握好新闻报道使用对话的窍门,能加深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变化: 故事在叙述中要有起伏跌宕的变化,这样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结构:忌讳使用散文式的结构,结构要紧凑;

  ·视点:观点要一步到位,观点要一步到位,要毫不吝啬地铲除模糊报道主题和报道焦点的画面,不要乱糟糟地把各种细节和画面杂乱无章地堆集在一起。《华盛顿邮报》记者David Finkel在谈到新闻故事写作中的细节化和感觉化和影视化时说,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要像一个在法庭上拍摄的手持摄影机的纪录片摄影师,是把镜头对准额头上冒着汗珠的证人?还是对准那12个皱着眉头的陪审员?还是对着法庭门外那座正义之神的大理石雕像?这需要这位讲故事的记者根据读者或观众理解新闻的语境需要去作出决定;

  ·读者:在写作上,记者要清楚地知道读者是谁,能够超越业内的行话,顺畅并有一定的节奏感,读起来不可疙疙瘩瘩地不顺畅,最好是清晰透明直截了当。另外,数字的使用要少而精(惊);

  ·篇幅:讲故事的目的是增添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深度,决不是夸张或是增加稿件的长度。

  ·结尾: 硬新闻通常不讲求结尾,甚至不需要结尾。记者是按照倒金字塔的结构直截了当陈述重要事实。但是,故事化的写作用细节一步步制造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期待情绪,直到最后,最后一段通常有个戏剧性的结尾,据说每年黄山都有几对男女跳崖殉情。但是,并没有多少人为他们像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自杀那样偷偷流泪。这是因为莎士比亚通过超人的讲故事手法,在故事的最后,当读者或观众已经对这对情侣产生了感情,他们的自杀一定会在读者心中产生极度的悲伤那一刻,把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告诉观众。如果按照新闻倒金字塔的结构,某晚报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欧洲某家族一对男女少年自杀,警方调查结果是殉情。"这种硬新闻的报道手法与讲故事手法相比,效果可就差多了。(作者:李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