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的媒体新闻战

 2005-05-16 15:46   

  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世人关注的焦点。各国媒体迅即跟进,通过现场直播、连续报道等方式组织起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报道,为公众认识和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发展态势、最终结果,及其对中东和世界局势的影响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经验及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改进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伊拉克战争已接近尾声,燃烧了一个月的战火即将熄灭。回看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通过媒体现场报道和电视、网络直播,在人们目睹下所发生和进行的战争,作为一个新闻人,感触颇多。

  这场战争是一场军事战,也是一场新闻战和宣传战,几十个国家的数百家媒体、数千名记者在伊拉克前线,在伊约(约旦)、伊科(科威特)、伊土(土耳其)边界,在卡塔尔多哈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在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的舰船上,在欧美大后方的新闻发布地,纷纷摆开架式,伴着战火硝烟打响了一场新闻争夺战。各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大显神通,把各自媒体的战事报道搞得红红火火,颇为引人。许多报纸的发行量、电台的收听率、电视的收视率和网站的点击率直线窜升,有的甚至一下增加几十倍。 纵观这场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时间抢发新闻

  这场战争不应算是突发战争。当3月18日布什给萨达姆下达了48小时离开伊拉克的最后期限后,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新闻记者,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看得出,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然而,战火何时点燃?是18日,还是19日、20日?第一枪(炮)在哪儿打响?由谁,在哪里来发布开战的新闻?这些具体情况都属于悬念,人们尽可作各种猜测,各种设想,但谁也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因此,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各家媒体,各路记者紧盯着可能成为新闻点的目标,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抢发战争爆发的第一条新闻。

  最忙活的当数聚在卡塔尔多哈美军中央司令部新闻大厅的各国记者,他们期待着美军新闻发言人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美伊开战的新闻。然而令他们失望,甚至感到愤怒的是,当他们疲惫不堪地在大厅里苦苦等候的时候,战争已经打响了,而新闻发言人却没有出现,更没有向他们发布新闻。

  美国东部时间19日晚9时35分(巴格达时间20日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20日10时35分),随着美军战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下的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战争终于爆发了,而媒体的新闻争夺战也随即打响。

  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场激烈的新闻争夺战中抢得第一,力拔头筹的不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占据优势,而且势在必得的那几家西方国家媒体,而是相对居于劣势的新华社。北京时间10时36分55秒,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播发了其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从巴格达发出的"巴格达响起爆炸声,美国队伊拉克开战"的第一条快讯。10秒钟后,路透社才报道说"巴格达有爆炸声"。随后,美联社和法新社也相继作出报道。

  此后,各种媒体都迅速组织起了自己的战争报道,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各显神通。有的电视台和王占快速进行现场直播,有的报纸赶出号外,有的则增出专刊、特刊,总之,都千方百计要在第一时间里将最新的战争新闻报道给读者、听众和观众。

  现场直播 直面战争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由于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国际电信线路全部被切断,加上伊拉克政府的严密控制,关于战争的报道,特别是电视报道受到很大局限。当时只有美国的CNN因被伊拉克政府特许留在巴格达而得以用摄像机在现场报道战争,同时,靠其事前以30万美元购得的6部卫星电话传输信号,使得观众能通过电视屏幕看到有关战争的一些实况,CNN也因此出尽风头,从此名声大振,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品牌(当时能够向外界提供电视新闻的还有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而这次伊拉克战争报道,留在伊拉克的一些电视媒体完全采取现场直播方式,全程跟进战争进程,即时提供战争进行中的画面,使得观众能直面战争。通过电视画面,人们能亲眼目睹巴格达街头燃烧的房舍、熊熊的火光和遍地的瓦砾;亲耳听到呼啸而过的导弹轰响、受伤儿童的痛苦呻吟和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能切身感悟战争给一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所带来的恐惧、悲伤和灾难。特别是3月22日下午联军攻打伊拉克南部城市乌姆盖斯尔的现场直播,更让人们实时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场面,对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在人们眼皮子底下发生和进行的战争所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有了切切实实的感受和体会。人们讨厌战争,但处于对形势的关注却不得不把自己的目光锁定在直播战争的电视频道上。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进行现场直播的一些电视台,有的把摄像机固定在巴格达市内一些楼房顶上24小时实录战争场景;有的则在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上和英国空军基地安置摄像机随时拍摄联军战机出击画面;有的则派出摄像记者随军采访,并通过卫星及时传回现场画面。CNN、FOX、BBC、CBC,以及半岛电视台和阿布扎比电视台等电视媒体都采取了现场直播的方式,为不具备现场采访条件的电视媒体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画面资料。

  一些战争爆发后在伊拉克没有电视记者的媒体则是以实时切入现场电视画面的方法报道现场新闻,这同样是一种直播方式,也能收到一定的现场直播效果。

  为了及时、全面地报道前线情况,在直播过程中,许多电视台都在画面中开出两个或多个窗口,由主持人与前线或身处新闻发生地的记者交流,随时报道最新情况。有时则随时插入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的实况。当没有重大新闻时,就留下固定画面,播放CNN等媒体提供的巴格达街头实况的画面。

  连续播出 全程报道

  历史上大概还找不到另外任何一场战争像伊拉克战争这样,能够被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全程跟踪,进行连续报道。西方一些媒体实施大规模跟进的连续报道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而我国中央电视台的类似举动,却很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对这次战争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早就作了充分准备。在布什下达的最后期限到来之际,有关频道的制播人员已经处在待命状态。新华社播发第一条新闻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中国新闻》节目组的主持人就向电视观众口播了战争已经打响的消息;10时41分40秒切出巴格达遭受空袭的现场画面,并同步映出"伊拉克战争打响,巴格达发出爆炸声"的字幕;同时,同声传译员开始直转CNN报道;44分35秒,正式推出《关注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由此,该频道拉开了全程跟进、连续报道的畜牧。1套(综合频道)新闻节目,也赶在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10时45分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斗开始了"之前,于10时43分时中断了正常播出,推出《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并且连续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直播报道。9套(英语频道)也随之开展直播报道。通过这三套节目,中国百姓第一次从自己国家的媒体报道中感受和满足了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方面的获知权。4套节目收视率,由此比平时一下提升了24倍。

  各家电视媒体关于伊拉克战争全程跟进的连续报道,不仅在时间上有所突破(持续时间长),更重要的是在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消息、评论、访谈各种体裁穿插使用;影像、图片、文字、地图、动画应有尽有;前线、后方最新消息随时切入。通过不间断的连续报道,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伊拉克战争的全过程。从攻打巴士拉、乌姆盖斯尔,到攻占巴格达,再到围攻摩苏尔和基尔库克,一直到美军进入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这其中双方经历的大小战斗、遭遇的攻守进退;战场内的军事争夺,战场外的外交斗争;伊拉克百姓的反战呐喊,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声援……这些情况在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上都有报道和反映。

  战地记者 冒险采访

  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之所以能够实现现场直播,关键是有一批坚持在伊拉克战争前线的战地记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前线采访,及时发回了大量现场新闻。

  战争打响之前,考虑到记者的生命安全,许多国家要求自己媒体的记者撤出伊拉克,到周边一些国家--约旦、土耳其、科威特等外围采访。但还是有200多名各国记者留在了伊拉克。这些记者有的坚守在巴格达,随时报道巴格达遭受炮火袭击的情况;有的则跟随部队进行随军采访,从战场发回报道。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先后有13名记者在战争前线,或在炮火袭击中丧生,为新闻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在战争爆发后许多人都往外撤的时候,联系了一辆出租车,找了一位当时在安曼的伊拉克女孩作向导,和摄影记者蔡晓江在北京时间23日从约旦边境出发,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于24日下午3时30分抵达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个进入巴格达的中国记者。当她头发蓬乱,满脸疲惫地出现在镜头前向观众发回第一条出自巴格达的报道时,人们对她的敬业精神无不心怀敬意。凤凰卫视有一批战斗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一线的女记者,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称道。

  我国中央电视台由水均益等三人组成的采访小组,在战争打响后的第六天(26日)也冲破重重困难,风尘仆仆地重返巴格达,在那里组织了一批现场报道,使我国观众能够通过自己的记者来了解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景况。

  这些深入伊拉克战场的记者们,明明知道在炮火袭击中采访的危险,但他(她)们却勇往直前,毫无惧色,这种职业精神是可敬的。当然,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作为国家,作为媒体,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记者,以免作无谓的牺牲。正因为此,许多国家在战争爆发前的一刻,从伊拉克撤出了自己的记者。水均益等人战争爆发前后两次进入,又奉命两次撤出伊拉克正是体现了祖国、人民,和电视台领导对他们的关爱。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一位老人对中央电视台说,我宁可不看现场报道,你们也要让水均益撤回来。

  专家讲评 释疑解惑

  伊拉克战争涉及许多军事、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特别是涉及外交和国际关系方面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要想收到好的传播效果,让受众能从新闻报道中学到知识,消除疑问,弄清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发展的趋势,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这场战争对中东和整个世界局势将会产生的影响等等,仅靠媒体自身的报道和评述,是难以完成的。因此,组织专家撰稿、参加演播室的现场评论,成为这次战争报道的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式。

  许多媒体都聘请了一批军事分析专家、国际专家问题、资深学者、教授、记者等等参与报道评论。这些被邀请的专家、学者在演播室里可以和主持人交流,回答主持人的提问,也可以即时回答网络和电视观众提出的问题,还可以根据电视画面播放的战争现场情况随时作出评析和解释,使观众能够释疑解惑,对战争形势和国际局势的发展有更加准确、全面、深刻的把握和理解。我国中央电视台聘请的一批军事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每天在演播室里,对战争形势的独到新颖的分析和鞭辟入里的评论,不但使人们深入了解了战争的当前态势和发展趋势,而且还体会到了专家在重大国际事件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客观报道 事实说话

  这场战争的缘起有着复杂的背景,交战双方各执一词,世界各国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有着许多微妙的差别。阿拉伯国家大都反对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俄、法、德等国也反对美、英饶开联合国,使用武力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我国政府的立场也很明确,主张在联合国决议的框架内,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反对用武力攻打一个主权国家,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由于基本立场和观点的不同,导致一些媒体受所属国家政府立场的影响,在战争报道中会或明或暗地会反映和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倾向,影响报道的客观性。有些媒体甚至完全成为政府的宣传工具,不惜用掩盖事实,避重就轻的办法报道新闻,有的甚至直接用造假的方式来制造舆论。

  总体看,在这场战争报道中,绝大多数媒体还是能坚持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如实地提供有关战争的真实情况,让受众能够借以分析和判断战争的形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虽然许多媒体都强调用事实说话,力求使自己的报道能真实、客观、公正,但人们发现,在这场战争的报道中出现的虚假新闻太多了。这些虚假新闻,有的属于媒体自身的原因,有的则是交战双方打心理战和宣传战有意制造的假象。例如关于萨达姆的生死问题,战争爆发的第一天,美国就宣布萨达姆等伊拉克高级官员是首轮空袭的目标,并说萨达姆被炸伤抬走,包括副总统拉马丹在内的三名伊拉克最高领导人被炸死。后来,联军又宣布,伊拉克军队的第51师包括师长在内有8000人投降。然而有趣的是,几天后,拉马丹和第51师师长却在电视上发表讲话,萨达姆本人也出现在伊拉克高层领导人的会议上,而且还到街头会见群众。类似这样的离子不胜枚举。好在许多媒体实行现场直播,一些虚假的"新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被否定,自行消失。

  战争报道中产生虚假新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战争本身复杂多变,扑溯迷离,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免会不够具体,不够全面,不够真实;二是记者的采访受到一定时空的局限,即使身在前线,有时也可能难以把握事实、事件的整体情况,有些前线的战地记者甚至要靠后方提供的信息来了解有关战争的全面情况;三是新闻来源受到控制,交战双方出于战争考虑有意控制一些信息,或有意传播一些信息,弄得你真真假假,是非难辨。在这种情况下,客观报道就更显得重要了。只要坚持随时提供最新事实,那么虚假新闻就没有市场了。通过这场战争的报道,不但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体会到了虚假新闻在事实面前的虚弱无力,就连普通百姓也认识到了虚假新闻的不堪一击。

  巧设话题 注意导向

  报道要客观、公正,但不等于可以不讲立场和倾向,搞什么"有闻必录"。许多媒体都很善于通过对湿湿的恰当筛选和话题的巧妙设置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体现自己的立场,进而有效地传播和引导符合自身立场和利益的舆论。

  例如,由于要避讳反映世界各国的反战情绪,美国一些媒体在报道世界各地大规模的、导致严重冲突的反战游行时,尽量采用少报道,或只作简单报道的方式,有的电视镜头干脆一闪而过。如美国FOXNews在报道伦敦70万人的反战游行时只使用了几个图像质量不高的镜头。再如,CNN在刚刚播放完萨达姆的演讲后,便立即请记者出来比较两次萨达姆演讲的图像,暗指萨达姆可能已经死了,同时宣传讲话者可能是替身,或是事前录制的讲话等等。美国媒体在报道空袭事件时总是强调,希冀的目标是总统府和军事设施,炸死的是军人;而伊拉克则总是公布被炸的民用设施和炸死、炸伤平民的情况。

  我国媒体的报道时钟在体现和宣传中央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要和平,反对战争"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主基调。自始至终,我国媒体都是围绕着这一基调组织报道,开展宣传的。比如,我国政府的声明里强调要防止"人道主义的灾难",我们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片头,就选用了一个在空袭中受到惊吓的哭泣的小男孩。而且每次播出时配合一些画面都出现这样一段字幕:"这一刻,他们告别亲人;这一刻,他们远离家乡;这一刻,他们走上街头;这一刻,他们举起刀枪。这一刻,战争开始了!停止吧,放下手中刀枪;停止吧,还它和平景象;停止吧,回到自己家乡,停止吧,回到亲人身旁。"从这个片头,人们就可以看出中央电视台的鲜明立场。

  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对我们认识和改进当前的国际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我国即将开播的新闻频道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作者  郑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