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版《社会研究方法》教材导读

 2005-05-16 20:06   

  摘要:

  本文是为即将影印出版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列教材?英文原版系列”第二本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ition) (《社会研究方法》(第九版)所写的导读性前言。在本文中,作者对社会学家Earl Babbie这本最负盛名的经典研究方法教材的写作由来、主要特点和有关写作修改背景作了介绍,并简要回顾了社会科学领域包括传播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典范的变迁。

  关键词:社会研究,研究典范,研究方法

  英文书名: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ition)

  中文译名:《社会研究方法》(第九版)

  作者:Earl Babbie

  英文原版《社会研究方法》教材导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金兼斌

  《社会研究方法》堪称当今英语世界里多如牛毛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书籍中最经典的教材之一。作者Earl Babbie,一位睿智幽默的社会学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以他通畅易懂的阐述风格,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材写作方面崭露头角。他的第一本成名作是1973年初版的《调查研究方法》(Survey Research Methods),出版以后立刻风靡全美,成为多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授们的指定必读书。由于《调查研究方法》一书主要围绕“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围比较窄,许多教师乃向出版商Wadsworth建议,指名要“那个写《调查研究方法》的家伙”来写一本涵盖范围更广的有关社会研究方法的一般性教材。1975年,《社会研究方法》首次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一时好评如潮,奠定了Babbie作为一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者和写作者的地位。

  正如作者在最新版(第九版)前言中不无得意的透露,虽然《社会研究方法》最初是为社会学课程而写的教材,但实际上,多年来,它已经广泛被心理学、公共行政、城市研究、教育学、传播学、政治学以及其他总共约30个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的师生用作教材或参考书。Earl Babbie的大名更是在教学研究方法课的师生间无人不知。盛名不一定是质量的保证。但一本教材延续近30年不衰而不断更新再版,成为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Wadsworth的“王牌产品”之一,则无疑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界的奇迹。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翻译出版了这本经典教材。是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出版“新闻传播系列教材?英文原版系列”,在研究方法方面,这本教材也成为我们的首选。

  读者现在所见的是本书第九版。与前一版相比,本版的最大特点是对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重视。事实上,在此前的几版中,Babbie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作为一本与时俱进的研究方法教材,本书历次修订推出新版的过程,实际上也部分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围绕研究典范(research paradigm)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争议。Babbie的《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一开始是一本完全实证/量化取向的研究方法教材,这从它的写作起因上就已可以看出,因此,教材开宗明义就强调社会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即主张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诸如“是不是这样(to be)”以及“为什么是这样(why to be)”这类问题,至于“应不应该这样(ought to be)”之类的问题,则不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历版《社会研究方法》都重在对各种量化研究方法的介绍和阐述。然而实际上,在社会研究领域,方法和方法论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传播学研究为例,据学者陈国明(美国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副教授)不久前在台湾《新闻学研究》上撰文观察,半世纪来传播研究方法随着对传播这个概念的意义、过程和理论认知的变迁就有着明显更迭,“最明显的改变是由五、六十年代实验方法学操纵的单元取向,转化为近年来的方法多元取向。”1985年国际传播学会(ICA)在夏威夷召开的年会,即以“典范对话”为主题,引发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热烈讨论和争论。总体而言,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统量化研究一元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以批判和诠释取向为特色的质化研究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正是在这一大的研究典范格局的变迁背景下,Babbie对自己这一影响日益广泛的研究方法教材进行了重新审视,力图把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融会贯通起来,并在具体的研究中,提倡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为此,在第九版中,Babbie作了两个引人注目的调整。首先,在“质化实地研究”(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即第十章)一章中,对有关质化研究的几种主要思潮或方法,包括自然主义(naturalism),人类学方法(ethnomethodology),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个案研究(case study)和扩展个案研究(extended case methods),制度人类学(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参与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等等,作了着力介绍,并配以精心挑选的具体实例。其次,第九版专门增加了一章“质化数据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对卓有特色的几种主要的质化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具体的质化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虽然现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数据处理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量化研究中,但在质化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数据分析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章,Babbie结合实例介绍了一个近年比较流行的质化数据处理软件NUD*IST。

  下面我们对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全书正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方法论部分,介绍了社会研究的一般常识,包括科学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和一般过程,各种社会研究流派和典范,理论的作用及其建构以及研究的不同种类。这一部分内容可能对具体的研究过程并不实用,却是任何从事社会研究的师生所应该了解的“总纲”性要义,特别是对于深入了解社会研究的本质和基本逻辑很有帮助。第二部分论述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研究设计(第四章)、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第五章)、各种测量量表及其构建(第六章)、取样的原理与方法(第七章)。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任何社会研究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作者对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性环节,特别是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对研究问题所涉及到的各种变量进行定义,包括概念定义(conceptualization)和操作定义(operationalization),以及各种量表的设计和使用等,都作了极为精到的论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抽样原理是整个量化分析的基础,第七章有关抽样原理部分的讲解尤其精彩。本书第三部分是对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介绍,分别介绍了实验法(第八章)、调查研究法(第九章)、各种质化研究(第十章)以及内容分析和利用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第十一章)。在这部分的最后,作者专门介绍了一类最近发展很快的社会研究,即社会干预的评价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第十二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介绍,Babbie把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包括传播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一展示给读者。

  本书的第四部分介绍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包括质化数据的分析(第十三章)和量化数据的分析(第十四至十七章)。由于本书是研究方法教材,围绕的重点是研究过程,因此,虽然这部分内容已经最大限度地介绍了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过程和内在逻辑,但对有关统计理论的讲解却不是本书的重点,这是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读者应该注意的。

  本书第五部分论述研究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研究的伦理和政治,社会研究的各种应用等。

  从上述简要介绍可以看出,本书的内容编排是独具匠心的。虽然是一本研究方法教材,作者却赋予本书以更高的使命: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术”的层面),也试图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研究方法背后的基本假设和内在逻辑,以及它们产生或应用的各种社会背景或制约因素(“学”的层面或方法论的层面)。社会研究最重要的特点,也许在于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的能动性及其动态互动。为此,Babbie以一个社会学家的开放胸怀,在本书中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都作了详细介绍,使本书的内容安排更臻完美。

  作为教材,本书每一章都附有“要点回顾”、“关键概念”、“复习问题和练习”以及“进一步阅读材料推荐”等,非常适合于教学或自学。

  除了正文以外,本书近120页文后附录也是对学习和具体的社会研究极为有用的资源。在附录部分,除了提供了各种重要的统计分析数据表(如正态分布、卡方分布、随机数表等)外,作者还以“教战手册”的形式,介绍了研究报告的写法、调查问卷示例、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用法等,书后还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词汇表和索引,非常实用。除了本书以外,读者还可在出版商Wadsworth的网址上,发现有关本书的其他资源,如针对每一章设计的各种自测题等,以检验自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出,本书的编排设计和行文体例,处处体现出作者和出版者对读者阅读本书的体贴。

  1998年1月,笔者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第一次系统接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和论著。当时所选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课,教授选用的基本教材即为此书第八版(当时的最新版)。2000年上半年,我以交流学生的身份在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学习,选修了这所大学以政治经济学取向闻名的传播学院多门研究方法课,发现《社会研究方法》也是其重要参考书之一。Babbie“一切皆可测量”(Measuring anything that exists)的观点一度成为社会科学量化研究典范奉行者的标志性口号,其恰当性固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却的确影响了几代学者对社会研究的本质和方法的思考,至今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可以说,在有关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和教材中,没人能够忽略Babbie及其这本教材。一本好的教材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而研究方法类教材则更是如此。社会研究是一种严肃而竞争激烈的学术生涯,研究者不仅要对社会负责,也要对自身负责——确信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是可信而有意义的;同时,研究者更要接受近乎残酷的同行评议。所有这一切,离不开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修养。清华老校长蒋南翔当年也经常告诫师生,教学的目标,是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给干粮。而读博期间,导师也曾多次对我们说,如果立志从事学术生涯,则年轻时候就要打好学术的根基,否则后患无穷。研究方法大概就是老校长所谓的“猎枪”和导师所谓的“学术根基”吧!本书所展现的社会研究领域(包括传播研究领域)各种丰富多彩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是多少代学者师生社会研究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结晶。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衷心希望我国新一代的新闻传播学学生能够从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着手,吸取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传统,在追求学术研究的本土化同时,也注重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并和国际接轨。希望本书能成为学子们今后辉煌学术生涯的一块坚实的奠基石!(作者:金兼斌)

  2002年10月于清华园

  8/1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