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大洪:2003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2007-03-26 17:58   

  我们可以把网络媒体概括为“数字新媒体”、“全球媒体”、“互动媒体”、“娱乐媒体”、“自由媒体”、“大众、小众、个众混合媒体”等表述。互联网所具有的传播特性,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使其作用和影响一日比一日强猛。2003年互联网传播展现的现实是,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和震荡,或许才刚刚开始;中国网络媒体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进程中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应是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互联网传播影响

  (一)互联网传播与政治、民主

  回顾2003年中国互联网传播最重要的特点,莫过于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已达到空前活跃的地步。

  在SARS肆虐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在北大宿舍对几位大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SARS的决心,令人感动。”这两段简短的谈话,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热评。国内网友指出:“胡锦涛同志也经常上网,从一定意义上说,总书记就是我们的网友了,我们和总书记的距离陡然亲近了许多”;“总书记上网浏览,可以尽可能多地、尽可能快地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和民情民意,以便更为迅速、更为确切地把好社会的脉搏。”

  2002年11月16日下午,近两万字的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贴出,作者署名“我为伊狂”。该文对深圳的竞争力表示忧虑,对深圳政府的效率、治安、二线关口、交通、城市管理、外来人口、生活压力、诚信、人情、文化等多方面提出批评,并指一些大企业将把总部迁离深圳、深圳金融中心地位不保、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没有进展等等。这篇文章立刻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并很快在网上广为传播,包括市长在内的深圳负责官员在第二天也都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长于幼军与文章作者“我为伊狂”(真名:呙中校)会面,对谈两个半小时。一位市长与网友就一篇网文触及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这在网络论坛诞生以来还是第一次。于幼军指出,作者并非“唱衰”深圳,而是“爱之深,责之切”,表示政府应有气度聆听包括批评在内的各种声音。1月21日,香港《明报》称,于幼军此举开创了中共省市级高官与网上批评者当面交流的先河”。这样的双向互动,无疑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网友邵道生9月24日在人民网上发表《欢迎“互联网式的民主”的“社会实验论》一文,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发表论“互联网式的民主”文章11篇。邵道生称这一概念的涵义是:“在‘互联网’这一信息载体中,人们对国家民生大事,尤其是当社会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志,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题材不受限制,网上就像开了锅似地,立即沸腾了起来,无人组织,无人引导,具有较为彻底的自发性、独立性、平等性……”。

  12月15日,邵道生又发表“十二论”,阐述了互联网式的民主是中国社会民主渐进式改革重要一环的论点。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会带来经济活动模式的改变,而且会改变人们对公共领域的思考,尤其是对民主的体认。互联网是现实的“镜像”,即现实中的一切都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则指互联网能够强有力地作用于现实。回顾在2003年内发生的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不论国际国内,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民意表达最汹涌的场所,这一点已成为不争事实。广大网民能够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方式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而近两年来,网上签名又成为一种新的形态,它可以视为网上舆论的升级行动,在2003年众多事件、案件发生后得到广泛使用,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数万人。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爱国者同盟”等7 家网站发起的“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此举是“8.4事件”(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在齐齐哈尔泄露)导致的,历时一个月的网上签名活动最终征集到1119248个网友及12518个网站签名。9月18日,活动组织者将4000多页的网民签名递交日本驻华大使馆。种种事件显示,网上网下活动的结合与互动,今天已达到相当规模。

  (二)互联网传播与色情、性

  今天,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感受到色情和性内容在国内互联网上已达到空前泛滥的地步。固然社会生活层面的变化在互联网上必然有所反映,但互联网功能及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捷,网站经营者为达赢利目大肆进行传播,无疑是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

  辽宁省锦州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发表一系列的反网络色情文章、网名为“木子美”的年轻女性在“博客中文”网站上发表网络日志《遗情书》,是2003年国内互联网传播的轰动事件。

  从6月18日起,王吉鹏等人以“博客中国”为阵地对网上色情发起了声讨和批判,发表了《网站CEO的下一个称呼:老鸨——谈谈网络色情》等一系列犀利的文章。6月23日,“博客中国”网站正式推出“中国互联网呼唤‘反黄’运动”专题。有评论指出:“事实上,这次‘反黄’是违背了博客原教旨主义的,因为博客通过网络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网络日志,但网站并不对博客的言论进行有组织的引导和策划,像此次‘博客中国’通过具有极强倾向性的专题策划来发起反黄运动,已经使它具有了媒体的性质”。“博客中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从7月4日晚到7月10日上午10点,遭受到长达140小时的网上攻击,而王吉鹏甚至多次接到威胁电话。

  木子美于6月19日开始发表《遗情书》后,经历了个人传播、小众传播阶段,至11月由于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和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乃至到《遗情书》印刷出版,而成为大众传播,其名其文几乎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在网上对其行为的评价更是吵反了天。网友从传播角度争论的焦点是:木子美这样的文字是否涉嫌色情;这样的文字是否会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即使是网上传播是否应有底线;新闻媒体报道和网络媒体报道应把握何种尺度等等。

  以上两个事件使2002年才在国内出现的“博客”概念得到意外的普及,进入大众的视野。由于美子美事件的冲击,“博客中国”网站于11月16日刊发《博客道德规范倡议书》,指出:“开放、自由、率性是博客精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但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博客都应该,而且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在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发表我们的文字。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读者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必须遵循应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为此,提出了博客应遵守的三项原则:诚实和公正原则、伤害最小化原则和承担责任原则。尽管众多的互联网管理部门,对美子美事件并未直接表态,但强调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是2003年的主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明照指出:“互联网本身是先进技术的成果,互联网的普及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如果在这个先进的时代列车上,装载着的是色情、暴力、邪教、迷信等社会的垃圾,那抹杀了互联网的先进性,所有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凡是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事就大力弘扬,凡是对社会进步不利的事就坚决反对,使互联网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剂。”

  二、网络媒体建设与网络新闻报道

  (一)阵容加强

  2003年8月,中央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当前思想理论领域的形势和下一步工作措施》两个文件。文件再次强调:要切实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上的报道。

  年内,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将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主办的网站)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序列。7月28日,中国经济网正式开通。若干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也建成开通,如东北新闻网(辽宁省)于1月1日正式开通;宁夏新闻网于8月6日正式开通;内蒙古新闻网于11月26日正式开通。

  到年底为止,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具有新闻登载权的网站已达150多家。经过四年多的大力建设,一个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商业门户网站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国互联网新闻报道体系的格局已经形成。

  为适应报道的需要,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网络媒体都进行了大规模改版。同时,在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中,网络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有的还联手创造出网络媒体报道新形态,如中国江苏、浙江在线、东方网三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于4月至6月举行了“点击长三角——江浙沪新闻网站联合采访活动”,此举在国内新闻网站中尚属首次。

  为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在今年7月中央的文件中,已将一批单位确定为试点,其中新闻及出版单位共20家。试点新闻单位不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而且这些媒体网站也需要对自己的定位给予调整。如北京青年报今后的发展已不是以目前单纯的报业集团为目标,而是定位在具有强大实力的传媒集团;与此同时,其网站YNET(目前正在征集中文名称)也将充分考虑赢利点,将自身的定位调整到企业型的信息网站。

  (二)能量巨大

  在重大事件、突发发生时,网络媒体的作用十分突出,能量十分巨大。如20日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许,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空袭,举世关注的伊拉克战争爆发。10点33分,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10点34分,新华网据此迅速发出中文快讯,在全球互联网站中率先播报。新浪、搜狐不约而同地把网站首页改换成了美伊战争的专题页面,各新闻网站亦迅速推出早就准备好的专题,多种形态的新闻报道亦进入滚动播出甚至视频直播的状态。

  再如“非典”期间,北京8家网络媒体从4月23日至6月24日旅游解禁,有关“非典”新闻发布累计达到11.67万条,共制作有关“非典”防治专题90多个,专题页面浏览量累计约9.03亿人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针对北京封城、飞机撒药等谣言,各网站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指导下及时发布辟谣新闻,迅速稳定了社会和民心。搜狐曾以新闻中心全体编辑的名义宣称:“当疫情猖獗时,当谣言作乱时,当恐惧开始滋生时,当下一个未知的困难狞笑时,搜狐希望做一个负责任的平台”,表现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谈到SARS期间互联网传播时,不能不提到北京9岁女孩袁日涉4月20日推出的“袁日涉抗击非典网”。从她的同龄人到70岁老人,从医护工作者到新闻记者,从国内一般民众到国外留学生,凡浏览过这一网站的,无不被其乐观的童心所感动所鼓舞。一个红领巾表现出的精神境界让人可敬可佩。

  又如,10月15日至16日,“神州5号”载人航天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引起全世界轰动的大事件。在电视不能够进行现场直播的情况下,网络媒体再一次让人们领略了其传播能量。10月15日上午9时零分12秒,新华网在全球互联网站中率先播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的消息,并以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和阿拉伯文不断滚动播报,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记录数据显示,新华网访问量比平时增长了5.5倍,比伊拉克战争期间增长了近13倍,再创历史新高。国际著名搜索引擎alexa.com统计显示,16日新华网在全球1000万个网站中的排名猛升至54位,在世界主要通讯社网站中遥遥领先。新浪网15日的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发布的新闻、文章数量超过3000条,同时网站还在第一时间向20多万短信新闻用户实时发布了飞船发射的头条新闻短信。新浪网在飞船发射后就启动了长达18小时的视频和图文直播,并制作了20段视频和35个FLASH,此外,还推出近20次与航天专家和前方记者的在线访谈及电话连线。

  不可否认,由于网络媒体的价值取向、竞争压力、网络编辑素质等因素,发生假新闻和报道失实的情况在2003年也达到严重的地步。3月29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刊发“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洛杉矶遭到暗杀身亡”的假新闻是最典型一例。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论对当事方还是对社会,都有巨大的杀伤力,如何从运作机制上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是网络媒体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形式创新

  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如中青在线3月17日至4月13日举办了首届网络论坛辩论大赛。设立的“网络是否有利于人际交往?”“中国青年为何‘仇日亲美’?”等6个辩题,引起网友的热烈交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新浪网首推PDA新闻,打出“用PDA阅读美伊战事滚动新闻”的招牌。在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千龙网与北京联通携手,推出WAP新闻直播,从10月15日早9时到16日晚17时,共同步发布“神5”新闻600余条,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条最新消息供WAP手机用户接收。

  中国手机用户已达2.5亿,是中国互联网7800万用户的3倍多;手机短信的发送量估计年内将达到1700亿条,占全世界短信量的1/3。这样的用户规模和使用规模,必然能产生巨大的传播能量和巨大的经济收益。表明中国手机短信技术不断攀升2003年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是,手机短信“秀”上了珠峰:4月25日13时28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开通移动通信业务,利用GPRS技术实现了无线上网、发彩信及文字数据;5月22日下午15时,伴随着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来自8848米峰顶的短信成功传回。在这次活动中,搜狐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在手机诸多的功能中,短信定制新闻已成为人们随时随地接收新闻的重要媒体形态,于是也就有了“第五媒体”的比喻。

  在宽带用户迅速扩大的情况下,网络媒体提供的音视频内容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时候提供“独家视频”。南方网还开发出“N对N”的视频系统,可以提供用户特殊场合及一般场合的服务。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通常都设有访谈栏目,会邀请各界名人前往与网友互动交流,这类栏目的出现亦催生了网络主持人的诞生和网络视频内容的扩展。如TOM于2003年11月3日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视频新闻述评节目《大话新闻》,每周一至五下午2点至2点半在网上直播,随后驻留在网上可供用户随时点播。通过这一栏目可以发现,就其形式而言,网络新闻主持人与电视新闻主持人如今已没有本质区别。

  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于9月2日创办了《21世纪小学生英文报》,这是国内网络媒体首次直接办报,紧接着9月15日又开通了与之相配合的专题网站。中国日报网站此举不仅充分实现了报纸与网络的互动,也是抓住教育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支点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日报社还与美国X3D技术公司合作,于10月23日在美国开通“中国文化网”,运用三维立体图像,展示中国古代文化成就和当今文化发展情况,搭建了基于先进技术的中美文化交流的网络传播平台。

  三、网络媒体管理

  我国对网络新闻和网络出版的管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先后在2000年和2002年出台管理办法。对音视频内容上网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3年1月,广电总局发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总局15号令,2003年2月10日起执行)。该最新管理规定指出: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是指通过无线或有线链路相联接,采用卫星、微波、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具体物理形态,架构在互联网或其它软件平台基础上,用于信息传输的传播系统;本办法所称的视听节目,是指在表现形式上类同于广播电视节目或电影片,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节目;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是指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信息网络,将视听节目登载在网络上或者通过网络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在线收看或下载收看的活动,包括流媒体播放、互联网组播、数据广播、IP广播和点播等。

  2003年5月10日,文化部发布《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文化部第27号令,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其管理对象为通过互联网生产、传播和流通的音像制品、游戏产品、演出剧(节)目、艺术品、动画等互联网文化产品。加强互联网管理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已发布管理办法中的某些部分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重叠,正如有人所指出:“重叠的问题并不是由于我国的立法者和政府官员缺乏审慎或者缺乏专业知识,而是因为互联网本身打破了很多界限,制造了谁也理不清楚的‘混沌’”。我国目前对互联网的管理,基本上是传统媒体管理机构将各自管理的范围延伸到互联网上,其实,目前的互联网多头管理不仅有重叠,还不可避免有真空。显然这些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有待在更高层次协调解决,以新的管理思路去推动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更快发展。

  实践证明,加强互联网行业和网站的自律机制建设是符合互联网特点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的主导下,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于12月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作为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机构,将组织制订和实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规范,开展自律教育活动。为加强行业自律,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参加会议的30多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承诺自觉接受政府管理和公众监督,坚决抵制淫秽、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的网上传播,抵制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相违背的信息内容。

  四:网络媒体研究

  (一)出版物

  2003年内,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继续推出若干网络及数字传媒研究新作,主要有:《网络新闻传播学》(董天策主编)、《网络传播学概论》(杜骏飞主编)、《网络传播技术基础》(黄星民主编,此三本著作为“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福建人民出版社)、《网络新闻学 原理与应用》(彭兰著,新华出版社)、《信息社会4.0》(熊澄宇著、湖南人民出版社)、《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方兴东、王俊秀著,中国方正出版社)等。

  央视国际编辑的《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由中华书局从1月开始陆续出版,年内已出6卷。为提高互联网新闻宣传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编辑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业务读本》(五洲传播出版社),由“建设思想工作新阵地,对外宣传新渠道”、“尽快做大做强新闻网站”、“努力探索互联网新闻宣传规律”、“切实加强对互联网新闻宣传的依法管理”四部分组成,成为从业人员的必读书和案头书。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编辑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人民邮电出版社),是我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综合性大型文献资料。全书共110多万字,分为50多个专题研究报告,其中有许多重要资料是首次公开发布。如第十四章《网络媒体发展现状》,便公布了截止到2003年5月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148家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网站的名单及相关资料。

  在论文方面,不仅一批在校、在职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仍然衷情于网络媒体选题,不断开拓网络传播研究的新领域,写出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而且网站从业人员尤其是网站负责人也不断探索网络媒体的规律和特性,思考并写出了一批有见地的文章。如人民网负责人何加正所写的《新闻网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发表于《新闻战线》2001年第9期),在今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上,获得新闻论文奖一等奖。

  在大型调研方面,由学界完成的有代表性的成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良和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副研究员刘晓红于9月发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中国7城市青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和《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个案研究报告》。这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项目的中国部分。2001年4月,郭良、卜卫曾首次发布有关调查报告。这一连续的调查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会议

  2003年以互联网为主题最主要的全国性会议为:“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暨2003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大会”(12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透视互联网,迈向‘e’时代”)。

  以网络媒体发展为主题的大会主要有两个:

  9月24日至26日,由河南省新闻办公室、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报业网、中国河南网等单位承办的“嵩山论剑”——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在登封嵩阳书院和少林寺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现状、走向和传统文化(中原文化)如何敞开胸怀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是国内首次由地方(省)主办的大型网络媒体论坛。10月10日至11日,“2003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新华网在青岛承办)和2002年(人民网在苏州承办)之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此次论坛由央视国际网络承办,主题是中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央视国际从6月之后,围绕这一主题连续4个月(每周一期)组织了专家和网友的在线互动交流,为大会的召开进行预热,是本届论坛的特点之一。

  (三)研究机构

  以往成立网络传播研究机构,或是大专院校单独成立,如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设立网络传播学院;或是网站单独成立,如千龙网2002年设立千龙研究院。而2003年内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即大学与网站共同建立网络传播研究机构,且好事成双,年底不约而同出现了两家:12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新华网网络研究院”正式成立;12月29日,“南京大学•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注: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的实体单位即为省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江苏网)。这是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与高校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谋发展的新尝试。

  (四)新闻传播专业网站与传媒频道

  “传播研究网”是新出现的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2002年12月26日开通。经过10多个月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在内容建设和影响力方面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遗憾的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已在院外以独立域名运作的所级网站,原则上都应尽快挂回院网”的最新文件要求,网站于2003年11月26日停止运作,今后将恢复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二级网页的旧态。

  2003年内,门户网站与重点新闻网站纷纷推出传媒频道是一道新的景观。如1月17日,新浪网传媒观察频道开通;3月6日,千龙传媒频道由原来的“新闻社区”全新改版推出;3月18日,搜狐传媒频道开通;6月2日,新华网传媒频道全新改版推出;6月12日,人民网传媒频道开通等。这些传媒频道定位于观察传播媒介、报道业内资讯,关注行业热点、解析传播现象,交流学术观点、提供实用服务,为业界和学界人士搭建起了共享、互动、开放的交流平台,并成为网站的一个特色专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