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

 2010-05-24 15:47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一带,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

  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