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30个市级科普基地全面开放

 2010-05-24 16:25   华龙网—重庆日报

昨日,市动物园开展“我爱地球妈妈”活动,小朋友们在和乌龟等小动物的互动中亲近自然。记者 张锦辉 摄 

  华龙网讯 (记者 关媛媛)到“动物世界”里,亲手摸摸野生动物,面对面看清它们的生活习性;去“科幻乐园”和机器人握个手,看看彼此能不能友好相处……昨日是第十届全市科技活动周的第二天,新近揭牌的12个市级科普基地也正式向市民开放,至此,我市市级科普基地增至30个。

  昨日上午,市动物园里一场“爱护地球妈妈”的科普活动正在进行。10多个小朋友站在被绿树道具搭建的“动物世界”里,辨认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叔叔,这些乌龟都长得一模一样,怎么才能辨认它们呢?”7岁的吕林翰轻轻摸着乌龟壳问。“你看这里。”工作人员指着乌龟腹部说,要是这里是凹的,就说明是它雄性,反之就是雌性的。

  “你来追我呀!”在方特科幻公园的创新工场里,6岁的刘家良,对着一个“蝎子机器人”边跑边喊。原来这个机器人是小朋友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拼装、编程完成的。“蝎子机器人”只要感应到它前面有人,就会伸出它长长的钳子来夹你。

  “这里有成百上千块组装机器人的零部件,小朋友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将它们拼成不同式样的机器人,让它们来完成搬家、运输等不同的任务。”现场一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我市的30个市级科普基地包括重庆科技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武隆喀斯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等,它们将承担起科普教育、科普传媒、科普研发与创作等科普任务。市民可以长期在这里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了解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科学知识。

  对此,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馆、博物馆等市级科普基地,每年向公众开放的天数将不会少于250天,而其它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普基地,每年则会向公众开放60天,同时还将定期在周边地区和边远地区开展科普活动,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