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大洪:互联网公益的回首与展望

 2015-05-18 16:01   首都互联网协会

5•12互联网社会责任日”座谈会暨互联网公益联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首都互联网协会名誉会长、互联网研究专家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互联网公益的回顾和展望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12”是我们北京首创的、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日,是2011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时候成立的。到现在为止,已是第五年了。今年3月,我们出版了《互联网公益影响力》,这本书是由秘书长魏莞率领着首都互联网协会的团队和李未柠老师率领着研究院团队一起合作的成果。书中已经把我们这些年来尤其是首都互联网界在互联网公益方面做的工作进行了非常完整的呈现,这本书的数据基础就是我们在座的网站这些年来所开展的公益行动,写书的过程,也得到了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我们今天座谈会的主题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可以看出,我们这些年来整个互联网界在公益方面所做的付出和努力。

  前四年“5•12”的策划都很有创意,内容也都非常丰富。今年的“5•12”更突出的地方,就是强调了互联网公益的重要性。

  整个中国互联网公益的重要标志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这也是在互联网公益事业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早期,网民们做公益的形式是自发的、比较零散的。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整个互联网界在社会责任上达成了共识,凝聚成巨大的能量。

  对于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确实要用互联网思维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对于政府机构和传统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互联网”的问题,比如说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但是对于我们互联网企业来说,是要如何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我们如何能够给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企业或者是各个方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创意方案,如何以我们自己强有力的平台,把我们的互联网公益开展的有声有色,包括如何能够涵盖我们的公益理念、事业和精神的传播,如何能讲好互联网微公益的故事等等。

  这些年来,我们中国也经常请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流媒体或者是总编辑到中国来,让他们实际感受一下中国的发展,像非洲的国家、阿拉伯国家等。同时也会给他们讲课,客观的介绍中国的情况。

  曾经,我也多次给他们讲过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讲中国的数据、怎么快速发展、产生多么大的价值时,我也讲到了互联网公益。当时因为时间很有限,我就讲了一个“邓飞的免费午餐”这个案例,这也是互联网公益的一个典型案例之一,他们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案例讲完后,他们希望我能提供更多内容,回去后我又发了更多材料给他们。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互联网公益是全球互联网事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二,利用好互联网3.0的各种手段,打造更多的公益品牌项目。刚才我听了几个网站代表的报告,都有新的数据,不管是工公益理念还是我们所做的项目形态,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最后,我想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国际互联网公益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也要注意搜集一些这样的案例,比如说协会的《新互联网时代》中,能不能多刊登这样的案例,传播出去。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我们要吸取国际互联网公益的工作经验,尤其是要在互联网公益中体现出大国情怀。希望我们今后以卓有成效的行动来体现我们的社会责任,形成合力,把首都互联网的互联网公益事业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