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微公益创造互联网公益影响力

 2015-05-18 15:30   首都互联网协会

“5•12互联网社会责任日”座谈会暨互联网公益联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新浪微博副总裁贝晓超 发言稿

新浪微博副总裁贝晓超在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公益媒体同仁,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代表微公益参加“5•12互联网社会责任日”座谈会,请允许我用简短的时间介绍微公益,微公益是一个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社会化公益服务平台,目前拥有个人求助、品牌捐、微拍卖、转发捐助、公益话题五条产品线和二十余名专职运营人员,我们整合了新浪公益和微公益方面的内容、项目和品牌传播资源。

  新浪微博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新浪网本身的平台,二是微博的微公益平台。新浪微博主要起着承载传播的功能,而微公益主要是本着筹款和鼓励大家从事微公益的。新浪公益已有10年的历史,微公益平台自2012年2月份正式上线以来,微公益平台开拓“社会化劝募”新局面,累积筹集2.4亿多元,已完成90个国内知名公募机构的网络官方授权。共上线了108个品牌公益项目,已有累计2000万爱心网友有直接的微公益行为,总捐款人次超过400万,重复捐款用户高达26.7%。数以万计的善心人用自己1元,2元,3元这样微小的善款,聚集成4亿多元的爱心,帮助了原来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庞大群体!这反映出了微博用户对公益的信任度在提升。

  我们做过一些常态的公益事件,如“地球一小时”;我们也帮助公益组织成长、学习和适应互联网的变化,例如“品牌捐”和去年的“冰桶挑战”,热度都很高。美国人可以做一个项目传播到全世界,我们也希望帮助中国的公益组织研发这样的项目,引起轰动。

  2014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为社会救助的方针,“救急难”是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新要求,突出临时救助的“救急难”功能,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微公益按照互联网项目运营方式,发挥“快发现、快救助、快见效”的媒体传播作用,配合和支持相关公益机构开展社会救助,第一时间告知所有捐款人项目进展和救助情况,实现了网络公益项目透明度,提高了公益机构信任度。今年以来,这样的案例在微公益日常工作中完成了多次,通过微公益挖掘了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价值观,唤起大家的同情心与爱心。

  在网络进入中国的二十一年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参与网络讨论,也逐渐成为网民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社会行为。但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时不时会上演一些“暴力”事件,“网络暴力”如一把“无影剑”,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与现实暴力相比,恶劣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公益将持续推动网络正能量的释放。微公益在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对人的尊重,以及社会向心力、凝聚力的表达,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微公益释放的“正能量”也将如滚雪球一样,更大地凝聚慈善共识,彰显公平与正义。微公益建立3年以来总共超过3亿人次通过微博传播正能量、扩散微公益,时时刻刻影响5.6亿微博用户行动起来。

  今天,我重点挑了几个完全吻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来和大家分享。比如说,前几天刚发布的一个案例,特别符合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二字。这是一个普通网友发出的微博。三年前北京化工大学有一个学生为了就他的父亲,在微博上筹款。他在筹款微博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今天您愿意捐款,三到五年内我会把钱还给您。三年后,一位捐款的网友接到了电话,电话是当年那个学生打来的,说要把钱还给他。

  还有一个案例,也很符合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友善”。这个案例来自韩国,韩国有很多“网络暴力”现象,导致很多明星因此自杀。一位韩国的大学教授闵丙哲注册微博并发起一个活动叫“善意回帖”,号召大家拒绝“网络暴力”,引起很大反响,有6000多所学校、100多家媒体参与其中。截至2014年4月,韩国“善意回帖”运动本部收到的善意回帖已超过520万人次。“善意回帖”的大意就是呼吁大家在网上评论的时候本着一颗文明、完善之心,精华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

  尼泊尔地震时,我们有个同事在当地旅游,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建立了联动机制。他自发直播当地受灾情况,方便我们做一些虚假消息的辟谣。我们也尝试在此次地震事件后,利用平台引导网友捐款,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在策划运营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微博这个生态圈,让网友从点滴中感受到核心价值观。

  善行路远,心安既得,在接下来的更多个3年里,微公益也会继续把公益这件事做的更完整和完善,让更多的人可以从微公益得到帮助,当然,这一点离不开你的支持,和我们用公益创造互联网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