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向荣:思源方舟校园科技减灾公益项目

  2016-01-18 15:11   首都互联网协会

新浪扬帆计划共同发起人阮向荣在座谈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为什么参加互联网公益影响力座谈非常有意义?因为在九年前,我与新浪网公益项目创始人的结识也是因为公益项目。我在偶然间看到网上有一个小项目,我也不知道汪延是谁。我觉得这个项目不错,还可以带一些孩子到城市里来,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捐了一点钱。慢慢的接触,我们开始在网上交流,他说如果不信任,你可以来看。回访过程中,我发现的确是,项目非常好。然后我就开始慢慢的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当时在网上公开这些公益项目的还不是很多,我就加入到项目组,作为捐赠方代表,参与项目的学习。

  互联网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让更多人接触到公益。第一批扬帆计划的学员已经成长为大学生,我们每年都会从全国各个省份的贫困地区把孩子们带到南京、北京,让他们见识文化古都,让他们意识到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有更多的能力才能立足社会。

  汪总是做企业的,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非常多家境不好的大学生没有办法就业,包括现在北大、清华的孩子,本科的时候不敢出校门,要一直读研究生、读博士。现在我们讲的精准扶贫不仅是给他们提供金钱的帮助,更多的是转变他们的思想。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源于思想上的差异,所以我们做的项目是乡村教育。不能说我们做的是慈善事业,我们做的是公益教育事业。

  我们在网上捐书,在全国有900多所学校,去年一年的捐赠量有50多万册。尽管大家对互联网公益不太信任,但我们通过网民们捐1块钱、10块钱,形成了这么大的影响。网络公信力最明显的特点是透明,我们定期在网站上公布支出情况,让它变成阳光下的项目,可以重塑公益项目在社会群众中的公信力。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不良信息会被它放大,好的信息也会被它放大。在2008年汶川地震,我和汪总一起回访学校,刚好是5月12日,我们打算从西安穿越秦岭去到四川。在发生地震以后,汪总飞回北京处理工作,我们开车去到四川,待了15天。当时在微博上发布了援建学校的情况。当时我们就发起了倡议,短期之内募集了4000多万,建了一些学校板房。汶川地震以后,一方面是做紧急教育,一方面是援建板房学校。后来国家很快投入资金,这些板房学校就被拆掉了。我们当时就开始思考要做一个可持续的公益项目,这就涉及到“互联网+”,实际上这个项目就是“互联网+物联网”。

  这个项目已经在雅安进行了两年时间。在地震以后,电力、通讯中断,通过给每个孩子佩戴的电子识别防灾头盔,可以保证实施项目的学校在5分钟之内把数据传回到应急指挥中心。救援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们会做出灾情列表,哪一所学校的受灾情况最严重,第一时间做出决策。这个项目也算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是非常开放的态度,也希望把这个项目贡献给大家。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必要性。

  最后想通过一段视频让大家了解项目有关情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