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河南省光山县王家湾
反围剿斗争 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先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2年6月,蒋介石抽调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战略指挥上的错误和敌我力量悬殊,根据地军民奋战三个月,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鄂豫皖中心区霍邱、红安、新集、金家寨均落入敌手。10月12日,张国焘率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川陕,只留下鄂豫皖省委和在皖西的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及各独立师团由沈泽民负责,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1933年7月17日,蒋介石调8个师10万余人,以刘镇华为司令,第五次进攻鄂豫皖根据地。9月10日,敌以7个师向皖西北根据地中心合围。鄂豫皖省委组织反击,因寡不敌众失利。26日省委令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留部分部队坚持皖西北苏区斗争。10月初,红二十五军与红八十二师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
三年游击战争 1932年11月29日红军主力西移后,国民党以10多个师继续"清剿" 鄂豫皖根据地。12月30日鄂豫皖省委开会谴责张国焘的逃跑主义,并决定重组二十八军以坚持皖西斗争。1934年9月2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安徽省境。安徽进入了保存革命力量、保卫红色土地的游击战争时期。
皖西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2月3日二一八团与鄂东北独立团合并,第三次重建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军政委。从此红二十八军活动在皖西的潜山、太湖、舒城、霍山等地,与国民党的封锁、清剿斗争,开始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7月13日红二十八军到达岳西县南田村,与中共皖鄂边区特委书记何耀榜会合,根据国内形势,积极准备与国民党进行停战谈判,共同抗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